哈尔滨走出的清华才子李健亲自教你辨别
众所周知,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字的意思不尽相同,而读音也有很大差别,面对不同地区的方言,字、词的发音更是千差万别。在咱哈尔滨的各个区县的发音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先听李健科普一下,哈哈。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那在看看咱哈尔滨人是咋区分的呢? 以哈尔滨的“哈”为例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刘燕博士与史慧媛博士对哈尔滨的“哈”读音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颇为专业有趣。 公交车上18人说“hǎ”西万达2个人说“hā”西万达“我统计了一下,哈尔滨常见读音大致有四种: ‘hāěrbīn’、‘hǎěrbīn’、‘hǎrbīn’、‘hǎlebīn’, 其中标准普通话读音是第一种,哈尔滨方言读第二种,后两种叫法多留存于60岁以上的老哈尔滨人中,如今很少能听到。”刘燕博士说。 刘燕博士为此做了一个详尽的调查问卷分析(样本量为人),而在做问卷时,志愿者很容易会“自我纠正发音”,故意向标准普通话靠拢——这当然就失去了调研准确性。 于是刘燕博士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比如公交车上,在“哈西”的前一站,她突然问身边的一个人“请问下一站是哪里?”她问了20个人同样的问题,其中18人说是“hǎ”西,两个人说“hā”西。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否注意到身边人 在说到“哈尔滨”这个词的时候 会有不同的读音呢? 读“hā”频率 最高的是南岗最低的是呼兰 在哈尔滨市几个区中,哪个区市民最喜欢读“hā”尔滨? 黑大史慧媛博士研究显示,按城区划分,哈尔滨人读“hā”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南岗道里香坊道外平房松北阿城呼兰,南岗最高呼兰最低。南岗区居民对“哈”的读音是具有很强的区分度。 哪些人喜欢读“hǎ”尔滨? “从职业角度,脑力劳动者普遍倾向于读‘hā’尔滨,体力劳动者倾向于读‘hǎ’尔滨。这是因为脑力劳动者的语言环境以普通话为主,而体力劳动者语言环境受普通话标准音影响较小。”刘燕博士说。 从性别角度看,女性读“hǎ”的人数比男性低10%,刘燕博士认为女性对语言的变化更敏感,更愿意采用标准体作为自己的发音。 从年龄段角度看,51岁以上的人群,读“hǎ”的比例最大,31至50岁年龄段群体读“hā”的比率最高。 “哈工大”、“哈理工”你怎么读? 刘燕博士在调研时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哈理工的学生会读哈理工为‘hā’理工,但会读哈工大为‘hǎ’工大,哈工大的学生呢,会读哈工大为‘hā’工大,但会读哈理工为‘hǎ’理工。”有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附近生活近30年的居民对刘博士讲:“我们附近居民都说‘hǎ’工大,只有哈工大自己人说成‘hā’工大。” 哈三中是读“hǎ”频率最高的词。 在哈尔滨,当父母带孩子路过哈三中时,几乎都和孩子说过:“你要努力学习,将来考到哈三中。” 在刘燕博士的调查中,“哈三中”是读“hǎ”频率最高的词,排名第二第三的是“哈啤”“哈站”。而在近几年“一起哈啤”广告播放前,“hǎ”啤一直都是哈市人对哈尔滨啤酒的独特简称。还有“hǎ”站,也是本地人才会说的简称。 “哈尔滨”到底怎么读? 刘燕表示,不能认为“hǎ”是地方音,属于方言,就是不规范的,“地名既是方言的也是普通话的,应按语言学‘名从主人’原则对待,就像不能把北京的大栅栏‘dàshilànr’读成‘dàzhàlán’一样。‘hǎ’这个读音,在普通话标准音里也是有的,遵循我们哈尔滨人的习惯与风土人情,读‘hǎ’尔滨更合适。” 刘燕同时介绍:“哈尔滨的‘哈’也符合地名审音‘名从主人’原则,即‘凡是地名中某个字,在历史上有某种特殊读法而现在本地读音和这种特殊读音相结合的,一律按名从主人的原则,不加改动’。”刘燕说。 现在博士已经毕业,到河南省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进行现代汉语教学的刘燕强调:“我做的这个哈尔滨读音调查,属于社会语言学数据调查范畴,调查范围有些小。这种社会调查,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会随时间发展而有所变化。” 没想到一个”哈“字能看出这么多门道! 这些,你都注意到了么? 长知识啦! 编辑:欣莉、景卉、李响 审核:欣莉、赵宇 事业合作 事业合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yw/9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欢迎报考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