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哈尔滨之香坊区篇一五计划的实
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大大推动了香坊区的城市建设。如三大动力路作为哈尔滨市二环路上的主要路段,路北是驰名全国的三大动力工厂,路南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凌空飞架的立交桥上车辆川流不息。然而建国之初,这里仅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土路:安乐街。上个世纪初,路边只有几户人家,至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原,仅有两处从河北、山东逃荒来的农民形成的小型集聚点。四十年代,位于今三大动力路中段路北出现了一个叫安乐村的村屯,村内五、六十户人家。日本人曾在村内建造别墅、宰牛棚、仓库等;俄国人曾在这里建造奶牛棚;还有一座中国人经营的东裕油坊。年,土路改为砂石路。 安乐街巨变始于年,国家“一五”期间项工程中的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在这里相继落户。年6月6日哈尔滨电机厂在这里破土动工时,时任松江省省长的冯仲云挖了第一锹土,哈尔滨市市长饶斌参加了动工仪式。随着三大动力厂的开工建设,年安乐街被建设成了哈尔滨历史上第一条混凝土路面,公共汽车也于年联通了这里。年,动力副食品商店在安乐街西端南侧落成营业;年3月15日,和平百货商店在安乐街西端北侧竣工营业。 至此,安乐街北侧是工厂,机器昼夜轰鸣;南侧是职工生活区,宿舍楼鳞次栉比。每天工作时间,街头行人稀少,商店里顾客寥寥;晚上下班,人流川流不息,浩浩荡荡,蔚为壮观。中央电影制片厂曾将此景拍摄成纪录片,多次在国内外放映。 年,安乐街改称大庆路;年拓宽了路面;年,被命名为三大动力路。 年,哈尔滨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人民政府代管)。11月23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区划,将城市区与农村区分开,设7个城市区和5个郊区。市委决定从香坊划出7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组成平房区。 年8月20日,香坊区开始试办“城市人民公社”。9月27日,成立了香坊和机电两个城市人民公社。香坊区在年1月1日被撤销,将黎明乡、朝阳乡和哈平、通乡、和平、前进、安乐街5个街道办事处及驻区单位56个、6万人移交机电公社管辖。2个公社分家后,新香坊、孙家2个乡和安埠、通天、油坊、中山、六顺、香坊大街6个街道办事处归香坊公社管辖,辖60个自然屯,88个驻区单位,12万人口。年5月3日,为了体现“人民公社”的“政社、政企合一”,公社决定,撤消街道办事处建置,建立胶合板、橡胶、建成、螺钉、轧钢、电碳、木材、六顺、啤酒、轴承、和平11个管理区。管理区领导街道委员会和驻区单位,以国营工厂为核心,组织和领导工厂企业、街道生产和群众生活。由于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党政不分、政企职责不清,年8月5日公社党委27次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撤消管理区,建立中山、轴承、香滨、轧钢、通天、木材、电碳7个城市分社,年9月,将木材、电碳分社合并成立铁东分社。 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造反派”夺权,组织混乱。年3月24日,香坊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年,经市革委批准,将6个城市分社划为3个人民公社,其中香滨、轧钢分社合并为红岩人民公社;通天、铁东分社合并为文革人民公社。年,成立新立公社。年1月2日,恢复原建置。 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区委调整了城市和农村管理体制。年10月3日,和平公社户城镇居民1.2万人组成12个居民委员会,成立成高子街道办事处;幸福公社户城镇居民1.4万人组成14个居民委员会,成立新香坊街道办事处。 年11月28日,6个城市公社改为街道办事处建制:中山公社改为六顺街道办事处;红岩公社改为安埠街道办事处;文革公社改为通天街道办事处;新化公社改为铁东办事处;新立公社改为红旗大街街道办事处。年1月11日,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改为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太平、平房7个区。 年3月7日,香坊区取消农村公社和大、小队,建立和平、幸福、向阳3个乡政府、3个乡经济管理委员会,管辖43个行政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年3月7日,撤消和平乡和成高子街道办事处,成立成高子镇。年4月29日,哈政发[]6号文件将向阳乡所辖的黄河、曲坊、魏家油坊、弓箭铺、红光、红鲜6个村归成高子镇管辖。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年,市政府把香坊区的机电公社分离出去。年1月,机电人民公社更名为动力之乡人民公社。同年12月1日,动力之乡人民公社建立区级政权组织,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成立了动力之乡人民公社委员会。年4月,成立动力之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年11月,改称动力区革命委员会。年11月14日,动力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销动力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动力区人民政府。 年8月15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的香坊区与动力区合并,组成新的香坊区。 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jy/8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建设哈尔滨爱建微社区微信公众平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