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1日,黑龙江省打破了连续44日零新增、零确诊的疫情防控趋势,东宁、绥芬河市分别出现了以贸易进口,冷链传播为途径的本土确诊病例。自此一个月来,牡丹江、黑河、绥化等地区也纷纷出现以多种传播途径而出现的新冠病毒本土病例。1月4日,根据省卫健委《关于组建全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应急支援队伍通知》紧急上报护理支援应急队伍,哈医大一院CCU病房,在一小时内完成上报并核对信息无误14人。至1月13日,哈尔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黑龙江省内新增病例也不断攀升。

庚子年,腊月初九,黑龙江省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达例,黑龙江省新冠救治中心——哈尔滨医院群力院区,第三次紧急启动!应急支援队伍回岗培训。23日下午六时,应护理部紧急召集,CCU病房六名护士收拾行囊,前往群力院区支援重症医学科ICU病房。

日趋严峻的疫情不仅打破了所有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轨迹,也打破了即将到来的年节的喜悦。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又一次以燎原之势席卷家乡。CCU病房的六名“战士”牺牲小家,逆流而上,1月24日,纷纷到岗,顺利且圆满的完成了首次“进仓”任务。

酣战未言歇马,扬鞭再踏征程!他们,在白色象牙塔下为南丁格尔誓言而来!他们,在病毒肆虐的狂风暴雨中为守卫生命而战!每一位身着白衣的勇士必煜煜生辉,可击退病毒!可保龙江无恙!

排除万难,同舟共济

CCU病房护士,李典琳,40岁,中国共产党员,工作年限20年。年2月,曾为支援武汉医疗队后备队员。此次支援任务,群力ICU病房。工作二十余载,同事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典姐”,作为科责任护士,科内每每接到紧急支援任务,典姐必当身先士卒,整躬率物。

典姐的爱人在此次疫情中,是黑龙江省疫情防控专班成员,负责整理数据及核实工作,由于数据量过大,居民配合度不高,姐夫已多日奋战在岗位上不曾归家,日夜兼程奋战一线。此次出征仓促,典姐无法与姐夫好好告别,就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母亲。而典姐的母亲,也在社区参加志愿防疫工作,此次哈尔滨市全民核酸检测,阿姨来不及安排手上的工作,在典姐到岗的第一日,不得不将孩子交给邻居暂时照顾。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这样对大人们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其父母的影子。虽然未曾见面,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倔强的脸和坚定的目光,装作大人的样子,在心底默默期盼爸爸妈妈不久即能得胜而归,与他团聚。

同样,典姐也是我们科室所有弟弟妹妹们的榜样。在与典姐的交谈之中,我未曾听出她为自己、为家里有分毫的顾虑或是踟蹰。因为此次抗疫之行,能够与同事们并肩作战,作为较高年资的她,还要肩负照应、看顾其他队员的重要责任。

40岁,是个本不雀跃的年华,却拥有着她的慎重与温柔。这一切让这个年纪充满了生机,使之成为了最好的年纪,在最艰难的战场,打败最猖獗的病毒,让它变得不再可怕!

巾帼须眉弯弓征战

CCU病房护士,高殿钰,34岁,工作年限12年。年4月—5月支援心外ICU病房,此次支援任务,群力ICU病房。此次抗疫之行,我们爱美的“小钰”剪去了她心爱的长发,做足万全的准备,整装待发。她说,“尽自己微薄之力,抗击疫情,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有春天,还有平安、健康的所有人。”

小钰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就医院,门诊CT室,此次疫情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疫情形势严峻后,加班成为了常态。遥想年初,新冠疫情初次蔓延至东北三省,门诊CT室成为鉴别诊断“新冠肺炎”的关键检查项目,为了保证家人安全,小钰的爱人数月不归家,也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家里炖了肉,包了饺子,他就跑到家楼下,站在窗下,在家人的目视中,吃一点家中的饭菜,远远的见上一面。这一次,年幼的儿子,知道爸爸妈妈又一次要因为新冠病毒离开家,数月不回,哭闹不止。小钰红了眼眶,却没有停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的步伐。她深知有“大家”才有小家,对尚小的孩子进行了简单的安抚,就将他托付给自己的婆婆,纵使千般不舍,也决然逆水行舟,因为她的角色不仅仅是孩子的母亲,还是一名白衣天使,大疫当前,绝不可畏葸不前,意马心猿,巾帼丈夫,定百战不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如此简单的日子却变成了他们一家人现在最大的奢望。然而,他们的目光无比坚定,在不同的地方,救治不同的患者,为了同样的目标,打败共同的敌人!“并肩作战,共击疫情。执子之手,同甘共苦!”此生此世,与你正好!

白衣执甲冰消冻释

CCU病房护士,孙宇,32岁,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年限13年。年3月—4月,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此次支援任务,群力ICU病房。庚子年初,他曾第一个报名武汉战场。带着同事们的惦念而去,又带着胜利的旌旗而归!面对疫情重卷龙江,他说,我有经历,有经验,群力之行,走向一线,我身负责任与担当,必然当仁不让!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年时间,征战两次,十二个月,离家有三。然而家人似乎早已习惯,母亲、姐姐、妻子和孩子,都未多说一句,只是默默帮他收好行囊,小心叮嘱注意安全。可是,孩子的哪一次出行,母亲会无牵无挂;丈夫的哪一次征战,妻子会安枕无忧;父亲的哪一次离家,儿子会无思无虑。只不过,他们是英勇无畏的英雄的家属,所有的惦念、挽留、记挂都不能轻易说出口,不能成为他的羁绊。他们只能静静的等待下一次胜利的喜讯到来,望着他高大的背影,祈求他顺利平安。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铁血男儿,没有迟疑不决,没有优柔寡断。大疫当前,为国为民,践行白衣职责,枕戈待旦,常备不懈,冰消冻释,赤子之心,保龙江无恙安全!

拔丁抽楔攻无不克

CCU病房护士,史鹏,34岁,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年限13年。年3月—4月,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此次支援任务,群力ICU病房。他是打过“硬仗”的大男孩,年初在武汉战场获得了斐然成绩,黑龙江疫情严峻后,他便故作轻松道,“我方已准备就绪,随时抵达战场!”。好钢用在刀刃上,1月25日凌晨一点,他结束了第一次“进仓”任务,防护服下汗水湿了脊背,护目镜上雾气遮了视线。却难掩他坚毅的目光,和被患者、被家乡需要的幸福感。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他做着他自己眼中最平凡的事,却成了不平庸的人!疫情面前,永远首当其冲,因他身上流淌着英雄的血。他常说,虽不能像爷爷一样上真正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守护国家疆土,却可以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身披白衣,像所有革命先辈一样去战斗!用忠诚和勇气,筑起一道坚实的城墙,抗击疫情,保卫家乡、保卫家乡人民的健康!

父亲大病尚未痊愈,临行前,父亲卧榻问询今年过年是不是不回来了,他不忍点头说是,父亲不再言语。母亲、妻子随之哽咽,不得不选择支持他的工作,女儿不舍的哭求,他只能不断的安抚。他说,这次与去武汉有所不同,“武汉之行”是为国,支援群力院区是为“家”。“病”得那么重的武汉都被我们治好了,我们的黑龙江更没有问题!有经验丰富的于凯江院长和赵长久书记坐镇,还有那么多身经百战的专家和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我们的家乡保卫战定会很快获得胜利!可能未到春暖花开,我就能回家与家人团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这样的战士出征打疫情保卫战,春暖花开,龙江无恙,怎会遥远!

公而忘私奋发蹈厉

CCU病房护士,张寓静,38岁,工作年限15年。年3月,支援门诊核酸采集室,4月,支援心外ICU病房。此次支援任务,群力ICU病房。临行前,我问她,这次出征心里有什么想法,她轻描淡写的说,“争取早日回家”。她在所有紧急任务前都保持着平常的心态,因为在她眼里,治病救人本是使命,病毒来或不来,只要身着白衣,救人于病痛、危难就是医务工作者最平常的工作!

寓静的儿子今年已经12岁了,小小少年的他知道妈妈要去抗疫一线,他不敢像小孩子一样哭闹,也没有像女孩子一样撒娇,他只是问妈妈,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能不能陪我一起过年。寓静回答,妈妈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宾馆里陪你一起过年。小小少年无比坚强,吞下泪水,像个大人一样,千叮万嘱妈妈小心,注意安全,照顾自己。

除了儿子,寓静最放不下的还是年迈的父母,然而她的母亲似乎早有心理准备,知道她要前去支援,对她说,我猜到你要去支援ICU,因为你平时就在重症科室工作,明天八点你要进仓,我是妈妈,不牵挂你是不可能的,你要保重,保护自己。

短短几句,可以让坚强的人泣不成声。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可随着年纪的增长,强壮的我们,看着日益老去的父母,他们又成了我们最大的软肋。是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处,也是泪窝里最浅的一处。然而正因为这些牵挂,这些叮嘱,变成了我们的铠甲!她说,是父母的支持让我能够心无旁骛的工作,也是父母的惦念能够让我充满力量的去奋斗!我的坚强都源于他们,我的成就也都终归于他们!短暂的分别不算什么,只要迎着光,黑暗永远在后方!

木人石心破釜沉舟

CCU病房护士,白有宇,29岁,工作年限5年。年4月,支援群力新冠救治中心。小白的家乡在湖北省随州市,岁尾,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冠疫情,小白怕给自己的家乡“添乱”,年节留在了哈尔滨。一年岁末,又逢年节,黑龙江再次爆发新冠肺炎,这次,他为了家人的安全,选择依然留在工作岗位,留在他的第二个家——哈医大一院。

“独在异乡为异客”,身为“异乡人”的小白,从未提及思乡之苦,每每问及,他都说没事的,没关系。把思乡之情压在心底,他也早已把这座城市当成了自己的家乡。每每家乡有难,他都义不容辞的走上最前线去保护这座城市。

然而,这些他却不敢让家里的父母兄弟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家人是他最不愿意触及的话题。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我们的小白是科室的中坚力量,也是抗击疫情先锋队的中流砥柱。即使如此坚强的小白,其实还是有一些担心的,他说,“毕竟这次接触的是重症的新冠患者,是一次更大的挑战与考验!工作时也格外的紧张,手眼都不敢离开患者,各项基本操作都要做全做细,虽然也害怕被感染,但是想到之前支援新冠病房的经历,又看到单位和领导给我们的各项保护措施,心里也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可以放开手脚的去干!在这次群力救治支援中,我感到自豪!对于新冠病毒,我也不会怯懦,这无疑是我职业生涯中无比光荣而又难忘的经历!”

哈尔滨是一座英雄城市,这片土地孕育出无数英勇无畏、团结奋进的哈尔滨人。而哈医大一院是我省救治新冠肺炎的核心力量,医院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救死扶伤、兢兢业业、临危不惧的哈医大人!

我们八零、九零后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既没感受过战争的苦痛,也没感受过灾害的贫瘠。但在疫情来临之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之时,我们的骨子里却有着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顽强,精神深处也刻着坚忍卓绝的刚毅!病痛虽令人惧怕,可将人坠入无边黑夜,但这夜越暗,白衣战士身上的光就越亮!这光可以指引患者痊愈的方向,这亮可以带人走向希望!万家灯火,繁星闪烁,以梦为马,白衣袭敌,大疫尽退,未来可期!

校稿

郭松奇李利平

编辑

姜丽富越

审稿

黄澜邱辉马岩

审核

宋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yw/1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