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肉,能照亮整个东北丨哈尔滨的餐饮风云7
你能告诉我白殿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吗 http://www.lzfpb.com/bdfzx/xslw/m/483.html 点击上方蓝字“刘畅的博物馆”一起探秘美食! 外地朋友问,哈尔滨有什么好吃的?下意识的打上“红肠”,又删了,搜点评网回他说:海龙舟的佛跳墙、中堂海陆汇的鹅肝、王子扒房的果木烟熏肥牛扒…… 没多久,朋友回:滚,问的是吃得起的!我又搜了搜,回他:正阳楼、喜家德、经常排队的串串香…… 过了一会,朋友诚恳地诱导我:有没有那种只在哈尔滨有,藏在胡同里的美食?我恍然大悟:一年四季离不开肉的哈尔滨人吃食的构成像是金字塔,塔底是用肉夯实的地基,所以,吃扒肉,是这里生活的必备技能。 道外的北大六道街,因为扒肉馆扎堆儿,成了著名的扒肉一条街。李家、张飞、武刚是老道外扒肉“三长老”。这三家店都源起民间,李家的扒肉、张飞的扒鱼头、武刚的扒肘子都是这城里最早的名吃。 北大六道街:著名扒肉街,正在拆迁中 每次都有馋猫让我推荐地方,这次就改改套路,不玩先抑后扬这一套,直接让你吃过瘾。 哈尔滨著名的扒肉馆 武刚扒肉:道外丰润街38号 李家扒肉:道外北大六道街25号 张飞扒肉:道外南大六道街号 老任扒肉:道外北大六道街8号(老店,随时拆迁)、道外南大六道街号(新店) 晁老三扒肉:道外长春街79号院内 忆香扒肉馆:道里经纬头道街25号 老道外最著名的肘子——武刚扒肘子 老道外三家扒肉馆里武刚最早,年开业,扒肘子是镇店之宝,是哈尔滨民间美味必吃之一。 老道外有句话:开奔驰、吃小吃,最初说的就是武刚。店里无名无幌、环境不好、服务也不周到,平时挑剔的馋猫们到了这儿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冲的就是那一个颜色黑红、喷香霸道的扒肘子。 武刚扒肉不仅在道外可以叫嚣资格老,手艺也足够有年代感。武刚的创始人张桂兰的父母是天津人,母亲张江氏在天津时就精通做扒肘子的技术,一代代传下来成了彻头彻尾的传家宝。 左张桂兰,右张江氏 一锅扒 李家扒肉——扒肉街上第一家扒肉馆 老道外北大六道街曾经是出了名的扒肉一条街,鼎盛时期十多家扒肉馆肉香满街。追根溯源,年开业的李家扒肉是No.1,BOSS山东人李鹏。 李家创店时的名字叫欢迎,年改为迎宾,年开始以姓氏为名,改为李家,一直沿用至今。 现任店主李鹏的儿子李俊涛说,要做到同时出锅的七八十块肉肥肉不腻、瘦肉不柴,需要经过8道工序,炖煮8个钟头才能完成。 李鹏有一子二女,都得了父亲的真传,儿子是店主,大女儿负责后厨,二女儿夫妻在道里开扒肉馆,经纬头道街大院里著名的“忆香”就是他们的作品。 迎宾扒肉馆,拍摄在九十年代初 扒肉做法大揭秘 第一版本: 年《烹调知识与食谱》 材料:五花肉7斤、酱油4两、盐3钱、糖色1钱 调料:葱、姜、大料 做法:生肉、肉皮用烙铁烙了,开水泡加碱,切小块,紧一下捞出,再上锅扒,放水同时放酱油葱姜大料,锅开时加糖色,中间放盐,二小时左右齐活儿 第二版本: 年《哈尔滨老菜谱》 材料:带皮猪五花肉 调料:盐、味素、料酒、酱油、葱姜、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蜂蜜、淀粉 做法:肉切大块煮五成熟,肉皮擦干,抹蜂蜜炸成虎皮色,煮熟,汤里加药料包、葱姜、酱油,捞出;勺内加油,葱姜炝锅,加汤、料酒、酱油、盐、味素、推入肉皮,烧开,慢火扒3分钟,勾芡大翻勺 扒肉的历史 扒肉之所以在哈尔滨功成名就,要感谢一群生来幽默的人:天津人。 哈尔滨历史上有五种中餐饭店:山东馆、京津馆、本地馆、清真馆和南菜馆。建国后开业的“天津四扒馆”是现在老道外扒肉源头之一。所以,会做扒肉的,要么是天津人的后代,要么是在京津馆或者清真馆(天津人居多)里得到真传的。 天津四大扒 天津四大扒是天津民间宴席的一种。四扒只是代言词,喜欢的话八扒、十六扒任你扒。扒鸡、扒肘子、扒海参、扒羊肉条、扒鱼翅、扒蟹黄白菜……随意选择四种就是四扒,而民间四扒多半就是鸡鸭鱼肉了。 扒肉元老盛英杰 哈尔滨烹饪元老盛英杰老先生出徒自名噪一时的“天津馆”。盛老是山东人,18岁开始上灶,80年代,盛老用熊掌、犴鼻、猴头蘑、鹿筋为原料,制作了“龙江四扒”,被收录在年版的《中国名菜谱·黑龙江风味》里(别拦我,正在脑补画面)。 从天津馆创立的年算起,扒肉在哈尔滨足足火了90多年。这简单的肉、吃了第一口以后,整个人生就走上了岔路,想解馋的来一块,想贴膘的来一块,灵感缺失的来一块……吃扒肉的人,完全不顾体重的飙升,从早到晚,从夏到冬。 毕竟人生苦短,此时不扒,要待何时? 阅读往期 我是因为吃,才爱上了群力! 锅包肉的学问大了去了 留言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吧~ 赞赏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wh/9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HRB娱乐频道哈尔滨最帅的餐饮经理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