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哈尔滨
美丽的哈尔滨
哈尔滨市 哈尔滨(东经°42′―°10′、北纬44°04′―46°40′),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其中市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年户籍总人口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丁香城“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还有“文化之都”、“音乐之都”、“冰城夏都”的美誉。 地名由来①天鹅论: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认定其为现今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 ②满语“打鱼泡”或“晒渔网”说:这一说法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年《哈尔滨指南》和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 ③蒙语“平地”说:这是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④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说:见于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⑤“人名”说: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猜测,《东省铁路沿革史》中认为这个词可能是从前某个强大的统治者的名字,无从考证。 ⑥满语“锁骨”说:完全的音译,因满语“哈拉吧”是锁骨之意,由此推论。 ⑦满语“哈勒费延”及“扁”说:这个译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费延”在满语中是“扁”的意思,引申为“狭长”,象形之意。 ⑧通古斯语“渡口”说与“船渡场”说:俄国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哈尔滨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含义为船只停泊之地。 ⑨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 折叠发展历程哈尔滨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至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年至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 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 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双城区。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双城9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尚志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哈尔滨红肠野游 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礼形式。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日常食俗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俄式红汤)。 大列巴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被称为哈尔滨一绝,是哈尔滨独特的风味食品。哈尔滨秋林公司和华梅西餐厅生产的大面包都已有七、八十年历史。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5斤重,是面包之冠。味道也别具芳香,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出炉后的大面包,外皮焦脆,内瓤松软,香味独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红肠 哈尔滨最经典的吃的就是红肠和干肠。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最普通的,也是最著名最传统的红肠风味是“里道斯”风味-就是大蒜味的,下酒极佳,配上“格瓦斯”(俄语译音,俄式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近似酸)。红肠可以夹在列巴里,是很主要的肉食品种。 锅包肉 原名“锅爆肉”,是正宗冰城美食,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起名叫“锅爆肉”。 风景名胜折叠景点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民族风情粗犷豪放,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动显示了哈尔滨深厚的文化底蕴。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圣·索菲亚教堂、俄罗斯风情的中央大街、萧红故居、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和东北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余处人文自然景观,与哈尔滨周边的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了中国北方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地,凭藉这些优势,哈尔滨市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壁。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区内有圣索菲亚教堂,尼古拉教堂,俄罗斯木屋,歌特式楼宇,中央大街,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国际冰雕雪塑比赛,以及“国际经贸洽谈会”等。[4]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始创于年,是由哈尔滨市政府为迎接千年庆典神州世纪游活动,充分发挥哈尔滨的冰雪资源优势,进一步开拓构思,而隆重推出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北方名城哈尔滨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的独特魅力。每年冬季来此游玩的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外以冰雪为主题的超大型娱乐工程。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太阳岛风景区 中国唯一坐落于城市中心的江漫湿地型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联合国友好理事会评为“联合国FOUN生态示范岛”。它以独特的北方自然风光和浪漫的欧陆风情著称。一年一度的“中国·哈尔滨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及许多国际国内的雪雕比赛都在这里举办。 巴洛克大街 年7月,哈尔滨太阳岛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岛屿型公园。 亚布力滑雪场 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是由风车山庄、国家体委,交通山庄,大青山滑雪场、通信山庄电力山庄,云鼎山庄、好汉泊雪场,以及农家院共同组成,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市境内,距哈尔滨公里,距牡丹江市公里。最高峰海拔.8米,这里的极端最低气温是-44℃,平均气温-10℃,积雪期为天,滑雪期近天,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是这里的最佳滑雪期。亚布力滑雪场的设施常完善,共有11根初、中、高级滑雪道。滑雪场内还有长达5公里的环形越野雪道及雪地摩托、雪橇专用道,设有3条吊椅索道、3条拖牵索道及1条提把式索道。雪场还拥有多台造雪机、压雪机、雪上摩托车等现代滑雪场机械设备;雪道设有多条吊椅式和牵引索道,滑雪者可以从任何一处乘索道,不需要脱掉雪板,滑遍场内全部雪道。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始建于年,初称“中国大街”。年改称“中央大街”,后来发展成为东北北部最繁华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它是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之一。步行街环境优美,井然有序。以其独特的欧陆风情、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第一座电影院——伊留继昂电影院曾创建于中央大街和道里区西十二道街交叉口。是由俄籍建筑设计师、犹太人潘·瓦·科勃采夫年创建的。 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步行街确定为保护街路。年6月1日成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年,中央大街被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年3月,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中央大街,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建筑成就奖”,是中国获此殊荣的第3个建筑群。同时,哈尔滨中央大街被国家授予“建筑艺术博物馆”称号。 年,中央大街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城市建筑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尤其别具风韵。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法国先锋派和后现代等各种风格的建筑。乘车市区,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文庙、友谊宫、力学研究所、第三中学等雕梁画栋、红墙碧瓦的中国传统式建筑。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年重建,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中外。教堂巍峨壮美,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成为哈尔滨市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她历尽风雨,饱经风霜,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 哈尔滨市政府市级一类保护建筑,国务院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几易其址,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5年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原来属于东正教堂,年转给天主教会,现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5号的原部队本部大楼,经过重新修缮,已作为基本陈列对外开放。总面积1平方米,15个展厅,这里以大量的图证、物证、实证,控诉了侵华日军部队的血腥罪行。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龙塔,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其塔高米。龙塔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它是一座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环境气象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 折叠地方节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英语:HarbinInternationalIceandSnowFestival)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每年一月五日开幕,持续一个月。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 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自年1月5日创办以来,智慧、勤劳、勇敢的哈尔滨人化严寒为艺术、赋冰雪以生命,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冬天,创造成融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科技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黄金季节。成为世界著名的冰雪盛会。经地方立法,1月5日已成为哈尔滨人的盛大节日。 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都举办大型的冬泳比赛,场面非常壮观。届时,游人可以到哈尔滨市一睹冰灯、雪雕的美景,欣赏冰雪文艺晚会,还可以参加很多冰雪娱乐项目。哈尔滨冰灯和雪雕艺术已成为世界冰雪艺术的三大奇葩之一。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简称“哈夏会”),国家级音乐盛会,始办于年8月,于隔年的8月6日至15日举行,历时10天。 现已升华为地方传统音乐节,也成为中国传统的音乐盛会,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中国“三大音乐会”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地位。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音乐之都”。 折叠旅游街景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又称为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于年3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年9月,圣·索菲亚教堂易地现址进行第二次重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历时九年,年落成。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整修后的教堂称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太阳岛公园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区松花江北岸,与斯大林公园隔江相望。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太阳岛自然风景异常秀美。全岛碧水环抱,水光潋滟,花木葱茏,幽雅静谧,原野风光质朴粗犷。太阳岛公园是太阳岛上最主要的景区。园内有天鹅湖、太阳瀑、水阁云天、松鼠岛等景观,是娱乐和休闲的最佳场所。年,太阳岛冰雪艺术馆以占地平方米、馆内净高7米的规模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室内冰雪艺术馆,创造了太阳岛世界之最。 地理环境折叠位置哈尔滨市位于东经°42′~°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2] 折叠地形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区、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折叠气候哈尔滨位于最北端,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4-6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7-8月份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为各季之最。 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7℃(年1月26日)。 折叠水文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立方米。 折叠土壤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折叠植物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 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 草原植物以“东北三宝”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 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 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野生花卉有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 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金鱼藻、菱角、菖蒲、芦苇、乌拉草。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交通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折叠铁路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15个铁路局之一,北起古莲,南至兰棱,东达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沈阳铁路局相通。36条干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年3月18日开始根据铁道部的统一部署,铁路局(集团公司)撤销下辖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海拉尔5个铁路分局,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铁路营业里程公里,线路计长16.9公里。[3] 哈尔滨乘坐火车可以抵达北京,长春,沈阳,大连,天津,上海,广州,济南,青岛,南昌,武汉,石家庄,郑州,长沙,西安,重庆,德州,杭州,温州,包头等以及沿线城镇。哈尔滨乘火车可以抵达省内所有通客运铁路的大中小城镇,是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 折叠高铁哈大客运专线年开通运营,同津秦客运专线以及秦沈客运专线连接京沪高速铁路。哈尔滨抵达沈阳只需要2个小时,抵达大连只需要3个半小时。配套将来建成的京沈客运专线、京广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真正到时实现哈尔滨到全国各大城市实现朝发午至,午发夕至,夕发朝至。 黑龙江省内客运专线以哈尔滨为中心,哈齐客运专线设计时速公里/小时、哈牡客运专线设计时速公里/小时、哈佳客运专线设计时速公里/小时。届时将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1小时经济圈。将辐射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个地级城市。哈尔滨铁路枢纽新客运车站——哈尔滨西站建成运营,哈齐客运专线的哈尔滨北站正在建设,同时扩建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东站现有的两座火车站。 年8月17日9时,首趟搭载多名乘客的D次动车组由哈尔滨站开往齐齐哈尔南站,9时05分由齐齐哈尔南站开往哈尔滨的D次动车组对向开出。这标志中国最北高寒高铁——哈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铁网再向北延伸公里,哈尔滨至齐齐哈尔两地最快运行时间由原来的约3小时缩短至85分钟。 折叠公路主要公路有绥满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哈佳高速公路、五右高速公路、哈同公路(同江)、吉黑公路(黑河)、鹤哈高速公路等。 哈尔滨的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陆续建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桥、北京至哈尔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段、哈尔滨至阿城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至亚布力二级专用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二环快速干道等重点工程。公路运输发展到具有高速公路、专用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架的干线公路网络。至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城市公共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公共交通车辆为主体,个体和社会车辆为补充,贯通城乡的客运服务体系。全市公路营运客车已达辆,公路客运量达万人次,货运量达万吨。 折叠航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由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可以到达北京、香港、台北、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西安、沈阳、乌鲁木齐等各国内主要城市,以及东京、大阪、新潟、首尔、叶卡捷琳堡、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安克雷奇等国际城市。 哈尔滨的民航事业起步于年。年以前,全省只有5条航线,每周15个航班,年旅客吞吐量仅7万余人次。年底,建成了可昼夜起降各种大型客机的阎家岗机场,即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太平国际机场属干线国际定期4E级机场,航站楼面积6.7万平方米,旅客吞吐量年突破万人次。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前期准备已经启动,机场扩建工程目标设定为年,扩建后的哈尔滨机场定位为大型一类口岸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5万吨的需要。 折叠水运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全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恢复了中俄水运贸易,促进了边贸发展。年,投资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年,水路运输各种货物万吨。 折叠城市交通交通格局:“一轴、四环、十一射” 轨道交通: 哈尔滨地铁(HarbinMetro)是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该工程于年3月31日启动,规划有“九线一环”,总里程公里,其中部分路段利用原有的“”人防地道工程进行改造。年9月26日,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于通车试运行。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二期工程将于年初启动。哈尔滨地铁总工程预计在20年内完成,估算总投资0亿元。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采取地上地下相结合、城区城郊相结合、平时战时相结合方式,工程完成后将新增线路,总规模可达12条线和1条环线和两条支线。 跨江通道(自西向东): 桥梁名称运输方式王万铁路桥 铁路王万联络线 四方台大桥 公路四环绕城高速 阳明滩大桥 城市道路西三环 松花江公路大桥新桥(松花江姊妹桥) 城市道路 松花江公路大桥 城市道路 松浦大桥 城市道路 滨洲铁路桥 铁路滨洲线 滨北公铁两用桥(滨江桥、东江桥) 铁路滨北线(公路已封闭) 松花江大桥 公路四环绕城高速 全市公交运营路网长度为.6公里,公交编码线路条。全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台,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1.6亿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台。 折叠邮政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枢纽。 可以办理全市、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以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特快专递业务,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至年末,全市共有处营业网点,邮路总长度公里。邮政特服电话为顾客的查询、投诉、上门收寄特快专递邮件提供服务。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年发送信函万件,其中特快专递万件,比上年增长8.2%。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yw/1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哈尔滨 公交车上,陌生男子一
- 下一篇文章: 哈尔滨23个易积水路段 如遇大雨请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