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m.39.net/pf/a_9202623.html

所有人都说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而高考志愿填报是鲤鱼跃龙门,那志愿填报时选学校还是选城市?对高分学霸来说,选择院校当然soeasy,别说了,与双一流,世界名校都不在话下,这些院校当然所在城市也相对突出,但是对普通学生来说,怎么选择名校呢?很多专家都说,志愿填报要看学校、区域、专业等等一堆条件,综合考虑,那是不是这样呢?

城市化时代已经来临,对同学们来说,城市是第一选择,很多同学宁可去北京二三线,不去偏远地区大一线,因为:城市决定视野,视野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未来。

教育大城决定未来发展

志愿填报过程中,哪类城市是我们想要的好城市?

好城市要具备以下特点:城市教育资源充足,有高校城市群。教育大城代表着,哪怕你进入一所普通二三流大学,也能享受一流高校带来的教育资源。

此处以湖北武汉作为参考。大家都知道武汉有著名的武汉大学,除了武汉大学以外,武汉教育资源最著名的就是“七校联盟”,是武汉七所重点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成,七所各校教育资源共享,各校同学也可以跨校辅修第二学位。这就表示,尽管考生分数不够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但是在武汉剩余五所高校,咱们还是有机会拿下学位的,这只是这七所高校,围绕七所高校之外的众多普通高校又组成一个更大的高校教育圈。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协同效益”。

那哪些城市是教育大城呢?

这就要从各个城市所拥有的本科院校数量上做个简单区分了。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按归属城市排名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

北京(68所,清华、北大、人大、北师范等等);

武汉(46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等);

西安(44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等);

上海(39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等);

广州(37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等);

南京(34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等);

天津(31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等);

沈阳(29所,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等);

杭州(28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等);

成都(28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头大学等等);

相较本科高校,更能代表城市与省会教育水平的其实是拥有的双一流高校数量与水平。早期评估高校实力只有与,现在则通过双一流表示新的重点高校,表示院校是一流院校与拥有一流学科的院校。

双一流中又有A/B之分,A类代表实力强硬,B类则表示相对较弱,并且有可能被取代,目前B类双一流只有6所,分别是: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与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一个省份所拥有的双一流高校也代表着各省份教育水平,目前很多省份仅有1所双一流,甚至有的省份没有双一流,如浙江(仅有浙江大学)、河北(没有)。

双一流高校按照省份归属,由高到低分别是北京(34所)、江苏(15所)、上海(14所)、陕西(8所)等等。

目前我国教育强省主要在北上广以及南京、武汉等,而教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则是经济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其余地区的教育水平有望改善,但目前来说,选择一个好的城市,依旧极为重要。

省会城市与经济强市决定成长高度

教育大城的形成有诸多因素,并且形成规模气候后将持续走强,这种集群效应大多可遇不可求,各位尚未志愿填报的考生在择校时可重点考虑此类因素。而无法选择教育大城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省会城市与经济强市。

教育大城有可能出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极少出现在省会城市上,因为省会城市与经济强市会重点发展某高校,力争打造出品牌名校,此城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河南省会郑州、河北省会石家庄。

广东深圳深圳大学。

河南郑州郑州大学。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

对入读郑州大学的考生来说,只要进了郑州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就业基本一条龙,为什么?因为河南省教育水平一般,郑州大学就是河南省教育的最高水平,是河南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就读郑州大学难道在河南还怕失业?

目前郑州大学是河南唯一的,相信随着河南省继续将资源进行倾斜,未来郑州大学有望成为新的/。

就业所在地决定起始高度

哪些城市是人们理想中的就业所在地?

这样的城市要具备下列优势: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发展前景好、就业资源充足。

结合近几年毕业生就业走向,可以发现,新的就业所在地是:

上海、广州,没错,不包含北京,因为现在北京毕业生都前往上海、广州了。

根据报告我们做个简单的对比,我们选取知名城市:武汉华中科技、广州中山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中26.74%选择去广东就业,25.56选择去湖北就业。

年中山大学76.77%毕业生选择留在广东就业,选择去北京的近占2.98%。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留在东北的近占14%,剩余毕业生大多流向北上广。

综上所述,选大学选专业重要还是选城市重要?

其实这个时候是有个前提条件的,比如:

哈工大与中华女子学院(北京),该怎么选?毫无疑问是选哈工大,因为哈工大本身教育水平在这里,这个毋庸置疑。

但如果你同时选中了哈工大(/)与北京理工大学(/),此时不要有任何犹豫,选北京,绝对没错。

另外,如果你同时选中了一个河南的二三流高校与北京的二三流高校,该怎么选?不用老是教了吧。

我们为此做个排序,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数。

城市>高校>专业(相对情况下)。

最后,择校可以通过下列原则进行选取:

优先选择大城市。

大城市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学术交流机会,就业空间也更广阔,所以大城市是择校首选。

其次选择省会与经济强市。

如果不去北上广,那么选择省会都市圈或者城市高校群,既有经济资源又有教育资源,这是最中庸也是最合理的选择。

绝对不要去“三无城市”。

这里指不是省会,也不是经济强市,另外不是自己未来理想就业城市,这会影响自己未来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tc/1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