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虹哈尔滨的之所以和是因为
张长虹哈尔滨的之所以和是因为
《留住城市的记忆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 阿唐著/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出品 读《留住城市的记忆——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有感 作者|张长虹 前些日子刚从西半球飞回,时差倒得有些气急败坏。在哈尔滨清爽的夜半时分,我依然圆目大睁,精神百倍,思绪分外灵活。无奈,只好将计就计,把在加拿大多伦多老城区走过的老房子从相机中请到电脑上,放大那些零散拍下的英文介绍,借助翻译工具,像考古队员那样,拨开历史泥沙,用那些零星文字填充我对那些老房子的好奇。看得如饥似渴,间歇恍然大悟。 然而,此时的我发现,有多少恍然大悟就有多少遗憾。当我一一知道那些红砖老楼和朴素小教堂,竟然隐含着那么多传奇故事,油然而生的懊悔之意屡屡引致我心脏紧缩。相知恨晚的疼真的有些虐心。遗憾无法再近距离触摸它们,只好一遍遍回想我在那里逡巡的时光。 就在这段时差导致的沮丧和混沌当中,一本如新生婴儿般泛着清香的新书《留住城市的记忆——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从好朋友处传递过来。当我在清醒的夜半,捧读它时,我庆幸时差让我能拥有和这本书安静独处的时光,因为它吸引我重新走进在此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家园城市,并再次爱上她。那些我已然觉得熟悉得有些麻木了的街道和房子,居然又仿佛如新结识般,渴望再次把它们饶有兴致地重新细细端详一番。晨曦东起,当合上这部图文并茂地讲述哈尔滨城市历史遗存的书籍时,我感慨万千:如果在每一座所到的城市,都有这样一部贴心接气地讲述城市过往及其建筑承载变迁的书籍做导引,那该是多么可贵而完美的一件事啊! 《留住城市的记忆——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由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策划编辑出品,辑录了哈尔滨市历史建筑和知名老建筑(包括已经灭失了的)余处,余幅照片、50万余文字将哈尔滨各个时期建筑历史及其现状做娓娓道来的讲述。在阅读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和编者用心地搜集那些散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史料和传说,就为告诉你,每一座穿过历史烟云默默伫立的老屋,都暗含居住者在愉快小时代的欣欣然,和被时局逼不得已而来来往往的窘迫。哈尔滨之所以成为哈尔滨,是和这些历史建筑的那些特殊经历分不开的。 不同于以往只针对哈尔滨建筑艺术的摄影集,也不同于以往针对某一历史建筑的导游说明书,这部《留住城市的记忆》独具匠心地选取哈尔滨那些别具特色的老街为经纬,编织出一个覆盖了整个哈尔滨市区的百年时空索引。而这些索引不是单调的文字和冰冷的线条,它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有图有真相的历史事件。 在这本书中,你能看到的哈尔滨,是曾经的闯关东者和俄罗斯人、日本人穿梭其间,屡屡上演抢夺、建设、吞并大戏。历经朝代更迭、世事变迁,有很多历史人物闪烁其间。许景澄、伍连德,他们的命运如何同哈尔滨关联?斯基德尔斯基、葛瓦里斯基、近藤繁司,他们如何选择哈尔滨投资经商创造财富符号?他们中的一些人如何移居他乡,或者神秘消失?当哈尔滨还是半城衰草半城鲜的时候,那些随着铁骑而来的投机商、工程技术人员、国际间谍、逃避战乱的外族平民,他们在这座城市的开埠中留下建筑痕迹,也留下了自己家族的悲欢离合。读过他们的故事,再去端详那些老房子,你会知道这本书提升了你的目光,让你看到的绝不只是建筑上那些漂亮的山花和科林斯柱,而是夹杂着历史厚重、唯有这座城独有的城市文化。有了对这些老房子曾经的主人过往的探秘,你触摸的那扇门,凝视的那扇窗,都有了温度,仿佛能听见一百多年穿越其间的灵魂在跟你喃喃细语。那些已经在城市拆建中遗憾遭到吞噬的珍贵历史建筑,在那些替代品和空地上,这本书也透过历史烟云对它们进行了凭吊和记载,那些残存的影像和现实相互激荡,仿佛有了呼吸的自由。 《留住城市的记忆——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即将上架,我想,无论是来哈尔滨做短暂走访的游客,还是像我一样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人,得到这本书的点拨,才算真正握住这座城的脉博吧。 感谢枕边这本书,它用魔力让我有了穿梭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实的恍惚,这种恍惚帮我横渡了难过的时差感,还由此知道,枕着历史竟也可以睡得踏实香甜。 (载《黑龙江日报》年8月29日七版《读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jy/1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哈尔滨并不缺乏历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