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分成很多种,

有的是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

有的是打弹珠玩泥巴揪同桌的辫子,

还有的是糖葫芦大虾糖粘豆包。

还有一种,

是对哈尔滨那些多年都没吃到过的美食的怀念。

这里说的美食,

可能90后不知道,80后也不知道,

但去问那些爸爸妈妈,

甚至爷爷奶奶辈的,

他们就一定会知道!

老菜,可认为是早年间传统私房菜的延伸。

“善烹小鲜,可治大国”

吃私房菜,

也就是大家挤在一个类似家的地方,

吃主人的拿手菜。

这样的秘制菜肴,

一般总是用最普通便宜的食材,

加上细致繁琐的工艺烹饪而成。

哈尔滨一直以来都是一座中西合璧,

华洋杂处的城市,

几百年来几乎每一家菜馆子都有自己的招牌菜。

但是随着时间过去,

很多名菜都渐渐的消失了。

/老照片里的东发园/

下面小编要说的这些菜

有的人可能只在小时候吃到过,

有的人可能听也没有听过。

但是在几十年以前,

那都是轰动全城的名菜!

血炒肉是建国前哈尔滨饭馆中的一道应季菜,

它以鸡血为主料,

一般在夏季供应,酸辣开胃,消毒消暑。

在过去,很多小饭馆里都有卖这道菜,

由于味美价廉,

很受普通大众的喜欢。

在年出版的《哈尔滨菜谱》当中还有这道菜的做法,

但现在已经很少可以吃到了。

麻雀大虾是一道创始于哈尔滨的名菜,

用鲜虾肉炸制,

看上去就像一副麻将牌,

属于象形菜。

在很多老菜谱上都无法找到这道菜的菜谱,

直到年年黑龙江省烹饪协会组织编写

《中国名菜谱黑龙江风味》

名厨宋国胜做了这道菜,

麻雀大虾才作为一道哈尔滨历史名菜重现于世。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四大喜事中,结婚占其中一个。

这道菜传入北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婚礼宴席上,

为了讨个好彩头,

所以取名“四喜”。

所谓“四喜丸子”

是在民国时期传入的北方,

应该是跟“红烧狮子头”

是一个做法的。

酥黄菜是哈尔滨传统菜肴,

流行于东北地区,

松软酥香、味道甜美,

经常作为宴席里的压桌甜菜。

酥黄菜最早的名字叫“酥白果”,

鸡蛋入菜,饭馆中称“白果”,

民国时,

“白果菜肴”是大饭馆中的常见甜菜。

60年代之后才改名叫的酥黄菜。

现在还能吃到这道菜的餐馆

老厨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jy/1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