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一家三代为烈士守墓,67年后他在哈尔
小当播报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年,解放军第39军师团在广西武鸣锣圩镇剿匪,两名年轻的战士谷振忠和刘芬被土匪杀害牺牲。当地村民潘世荣亲手将两位烈士埋葬,从此潘家人年年自发祭扫烈士墓。年,潘家人向本报记者求助,希望能找到两位烈士的亲人,但一直未能如愿。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时隔5年之后,哈尔滨日报的记者突然致电本报记者,提起年8月5日本报对潘家人为烈士守墓的那篇报道。原来,近日从黑龙江传来好消息,烈士的家乡和家人信息已被找到。经过两地媒体联动,记者采访到了谷振忠烈士的亲侄子。 本报当年的报道,5年后终于有了回音 ““你是当代生活报的冯记者吗?你还记不记得5年前你写过的潘家人守护谷振忠和刘芬烈士墓的故事?”6月28日下午,记者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 ”哈尔滨日报当年的报道 电话那头是一位女士,自称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师的革命后人白玉芳,出生于哈尔滨市双城区,目前居住在上海。白玉芳的父亲曾随四野南征北战,目睹了无数牺牲在他乡的英烈被就地掩埋,与家人失去联系。 受到父亲的影响和嘱托,白玉芳和一批师指战员的后代及众多爱心人士,多年来积极为身葬异地的烈士寻找亲人。 在搜索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白玉芳无意看到了本报年8月5日的报道,报道中提到的谷振忠和刘芬两位烈士都曾是师团的战士。白玉芳等人立即根据本报报道中提供的线索,开始寻找两位烈士的家乡和其亲人。 按照谷振忠、刘芬烈士墓上的记载,二人均来自“东北省辽江县”。但大家几番查询,都没有发现辽江县的记载。根据潘世荣的妻子兰志英回忆,两位烈士曾自称是黑龙江人,部队番号是四野师团。 根据白玉芳等人掌握,师是年在哈尔滨双城成立的,战士绝大多数来自于哈尔滨市及周边县市,他们开始对哈尔滨市周边的烈士名录进行逐一筛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天后,哈尔滨市宾县地方志副主编张福平在翻阅《宾县志》(-)时,在“人物”中查到了这样一段记载: ““谷振忠,宾县民和乡太和村人,年生。年4月参军,年于广西剿匪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应为26岁)。《宾县志》上记录的这则信息,与广西武鸣锣圩镇旧圩村潘家守护的烈士墓上记载的情况高度吻合,这让为烈士寻亲的团队格外高兴。 ”媒体联动烈士亲人终于找到了 在白玉芳等人的牵线下,本报记者与哈尔滨日报实现了采访对接,两地媒体决定为寻找烈士亲人进行联动合作,开展一场跨区域、跨空间的为英烈寻亲行动。 时隔60多年,在哈尔滨市太和村里还能否寻找到谷振忠烈士的家人?日前,哈尔滨日报记者叶勇与张福平驱车前往太和村,一探究竟。 民和乡位于宾县以北约30公里,临近松花江,是一个农业重镇。一路上,张福平不停用手机联系当地的熟人,希望早一些得到烈士亲人的线索。得知有记者来采访,正在镇里办事的村支书孟广范答应当向导,一起回村。 烈士谷振忠的侄子谷永清 今年62岁的孟广范对村里来户居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刚坐上车,一听说记者的目的,他立即表示:“老谷家确实有一位烈士,死了好多年,这个事村里的老人都知道。” 没想到,收获来得这样突然!一行人直奔谷家而去。这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东北村居砖房,外墙贴着瓷砖,前后院都是小菜园。孟广范下车就高喊“谷大哥、谷大哥”!一边推门而入。屋里迎出一位老人,虽然头发花白、略有驼背,但脸庞红润、精神矍铄。 ““谷大哥”名叫谷永清,75岁,一直生活在太和村,父亲叫谷振峰,十几年前已经去世了。“我有个二叔叫谷振忠,解放时当兵牺牲了……” ”面对记者的提问,谷永清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记者随后向他告知整件事情的原委,谷永清听着听着眼睛就湿润了,手也有些发抖。“真的吗?现在能联系上潘家吗?终于有了二叔的消息,爷爷奶奶可以瞑目了!”他问完一连串问题,心情稍微平复了些,开始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往事。 哈尔滨日报记者叶勇(右)在采访烈士谷振忠的侄子谷永清 深情回忆感谢广西的守墓亲人 ““年二叔当兵时,我才四五岁。”谷永清回忆说,参军的头两个月,谷振忠一直在宾县训练,由于上过私塾,他还当上了班长。此后部队一朝开拔,一家人从此再没有相见,只有几封家书联系。 ”直到年,好久没有收到谷振忠来信的谷家,意外地在村里听到一个消息:同村参军的高凤才在写家书时,在信纸的背面写下了“谷振忠已牺牲”的字样。谷家人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直到有一天,家里收到了一份“烈士证书”,一家人才接受了这一噩耗。 谷振忠的牺牲给谷家的打击特别大,他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父亲则愁眉不展,还多次跑到县里民政局去追问,谷家二儿子到底是怎么牺牲的? 经过向广西同行打听,当年的民政局干部还原了谷振忠牺牲的过程: 当时谷振忠所在部队在广西剿匪。一天土匪下山抢了乡亲的牛,谷振忠带着战士往山里追,打算夺回耕牛。结果队伍中了埋伏,被土匪包围了。谷振忠决定派出战士突围,请求大部队前来支援,趁势一举剿灭这股土匪。由于土匪凶猛,增援部队还没有赶到,谷振忠等人就已经被打散。混乱当中,谷振忠的腿部中枪,无法撤离。或许是不愿自己被土匪俘虏受辱,他毅然举枪自尽了。 潘家第二代三个儿子 谷振忠牺牲后,谷家多方打听得知谷振忠被埋葬在广西的曹州府。后来,谷家人想去广西上坟,但却没有人知道这个“曹州府”在什么地方。 如今,终于得知二叔确切的安葬地,谷永清既惊喜又意外。“二叔,我们一直都在想你。这回有了消息,我们只想感谢为二叔守墓67年的广西亲人”,谷永清喃喃地说。 武鸣潘家人多年来守护的烈士墓还有一位烈士是刘芬,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关于他的具体家乡和后人仍然未知,师的革命后人还在努力寻找当中。 为感谢武鸣潘家人的守护之情,解放军原师部分革命后人计划于本月29日从黑龙江前往武鸣锣圩镇旧圩村,看望并感谢潘家人。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潘家一家四代在烈士墓前合影 新闻回顾:武鸣潘家人守护烈士墓67载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师在广西进行残酷激烈、艰苦卓绝的剿匪战役。谷振忠和刘芬牺牲后,锣圩镇旧圩村村民潘世荣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把烈士的遗体抬回村中,按照壮族的风俗习惯,做了两副棺材,把两人安葬在旧圩村旁。不久之后,当地剿匪战斗结束,给村里留下了一座烈士墓。 由于了解两位烈士牺牲的过程,并长期协助解放军部队进山剿匪,潘世荣老人成为当地知道最多传奇革命故事的老人。广西解放后,老人义务当起了革命传统教育讲解员,每年清明前后,他会主动到周边小学,给孩子们讲解发生在锣圩镇一带的剿匪革命故事。 潘世荣老人去世前特别关照儿子,每年的清明节一定要记得到烈士墓打扫、上香。“他们就是你们的叔叔,我不在了你们也要继续干下去,把烈士墓当成自家的祖坟一样照顾好。” 潘世荣去世后,他的儿孙辈先后接过了护墓的责任。年,烈士墓得到重新修缮,潘家人还求助本报,希望通过媒体寻找烈士的后人。本报当年的报道,也促成了日前白玉芳打给记者的那通价值千金的电话。 小当感慨 三代人义务守护、两城记者联动、一大批志愿者积极寻找,烈士牺牲67年后,他的亲人终于找到了! 值班主任:唐莉莉 责编:何明华 来源:当代生活报冯耀华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xw/8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没有你的车动真格哈尔滨集中曝光20
- 下一篇文章: 停水停电封路绕行这些区的哈尔滨人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