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看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5.html

我国目前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近1亿的高危险群体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死亡原因首位,农村为44.8%,城市为41.9%。急性心肌梗死每年万,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近期东北地区持续降温,导致心肌梗死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北方由于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

  10月10日,为早日实现在三年之内医院数量达家的目标,由哈医大二院主办的“加速推进中国胸痛中心系统化建设项目区域认证中心启动会暨胸痛中心认证培训会”在心内科示教室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上为哈医大二院成为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授牌,是黑龙江省目前唯一一家。

黑龙江省卫计委赵昱辉处长,医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院长霍勇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秘书长曾文明先生,哈尔滨医院仰曙芬副院长,哈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中国胸痛中心哈尔滨认证办公室主任、CCU副主任杨爽教授,以及省内省外百余名心内科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仰曙芬院长和赵昱辉处长为大会致辞,曾文明秘书长对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进行了介绍,霍勇教授和于波教授发表了致辞。

  霍勇教授做了“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加速计划及未来展望”的讲座,强调心肌梗死的救治要体系重于技术,体系是指公众、医院三方合作,医院救治和急救体系有效连接,要将技术和体系有机的结合,并对胸痛中心建设中的诸多难点和未来的发展计划进行了分析说明

  于波教授介绍了哈医大二院胸痛中心成立至今开运行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创造了导管室大门到球囊扩张最短时间9分钟,年里CCU接诊胸痛患者例,急性心肌梗死例,死亡率仅有2-3%。

  据悉,哈医大二院响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的号召,于年10月份开始建设胸痛中心,并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和材料,年9月顺利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成为全国10家具有国家医院之一,可以为黑龙江省区域内的急性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接治胸痛急诊患者,最大程度缩减患者从发病开始,通过急救转运至胸痛中心诊疗的时间,为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一系列胸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将使省内数百万百姓受益。年7月,正式成为首批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全国仅有4家医院具有该项资格,哈医大二院为长江以北地区唯一一家认证单位,有资格评医院成立胸痛中心。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生死营救的第一棒是患者自己

  分钟是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哈医大二院的胸痛中心投入使用的两年里,流程的合理化和步骤已经十分清晰规范,患者从接诊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已经缩减到了90分钟。胸痛中心与哈尔滨市急救中心达成协议,进行多次相互培训和协作,在胸痛中心设定胸痛救治网络,可与急救系统进行实时无缝对接,进行心电图等检查的传输、双向视频及远程会诊,并利用移动设备建立胸痛中心   抢救心肌梗死的患者就像是一场生死营救的接力赛,在这场接力赛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棒是患者自己。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往往是非常突然的,并且会迅速恶化,一旦出现抽搐昏厥,就说明心肌梗死面积已经扩大,供血严重不足,情况十分危急,也就是医生所说的阿斯发作,这时候抢救时间只有30秒到1分钟,所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于波主任强调,在心肌梗死的抢救上最关键的是患者自己,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的相应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选择让亲属运送,首先的运送速度一定是最快的,而且在车上的随行医生就会为患者做相应的检查和急救,医院后的抢救提供了便利。患有心脏病的病人,一定要随身常备救急药物,例如硝酸甘油片,开过封的硝酸甘油片在几个月后药效会减轻,要及时更换。

  寒气袭来心肌梗死患者增多知“梗”知己防病于未然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增高,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危机,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我省地处中国最北方的寒冷地域,受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全国近5倍,在我省心血管病人群占所有疾病比例60%,而且有年轻化趋势。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要懂得和识别心梗,防病于未然。

  杨爽医生介绍,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精神紧张压力大、脾气大容易着急上火和吸烟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近些年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突然患病的病例屡见不鲜。然而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疼痛难忍有濒死感,胸口像有石头压着一样,有人掐着脖子喘不上来气;有的人可能只是上腹部有痛感,就像是胃疼,实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却被误以为是胃病或胆囊疾病;另外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近期东北气温骤降,所以学会预防心肌梗死刻不容缓。首先,有良好的的生活习惯,饮食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不要总是熬夜,少抽烟少喝酒;其次,保持心情舒畅,遇事不急不躁,少发脾气少上火;最后,气温变化要当心,稍感不适立即拨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xw/1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