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哈尔滨今日初降大雪,冰城雪景霸占了我们的朋友圈,你那里下雪了吗?今天,就跟随科普君一起来看看这7个关于雪的冷知识吧!

1雪花都是六角形?

雪花是一种美丽的晶体,又名未央花和六出,是由雪晶互相碰并、粘合和钩连在一起而形成的雪晶聚合物。目前已知的雪花形状大约有两万多种,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不过,雪花的原始“胚胎”——雪晶的形状基本上以六角形为主,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的说法。

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却可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大自然中却几乎找不出两朵完全相同的雪花,就像地球上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这主要是因为雪花在生长过程中,降雪云中的温度和湿度瞬息万变,只要稍有差异,雪花的形状就会有所不同。

2艳阳里也能“大雪纷飞”?

最近风靡的一首歌《南山南》里有这么一句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乍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合逻辑。可是,这种现象确实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这现象叫做“太阳雪”。

有太阳时还下雪,就被称为“太阳雪”。这种现象在我国北方相对较多,南方较为罕见,但却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通常“太阳雪”为一种短时阵性降雪,多出现在上午的9-10时左右或者下午的15-16时左右。

“太阳雪”跟夏天出现的“太阳雨”情形有些类似,只不过产生“太阳雪”的云层温度较低,降水是以雪的形态降落下来而已。

3“雪粒”不是雪?

也许大家都见过这种现象:天上有时会下起一粒粒白色的“小球球”,落到地上蹦蹦跳跳的。许多地方口语称它为“雪粒”或“米雪”。在气象学上,这种东西叫做霰,又称雪丸或软雹,直径一般在0.3~2.5毫米之间,性质松脆,很容易压碎。可你知道吗,霰和雪虽然都是固态降水,但不属于雪的范畴。

霰通常在地面气温不太冷时降落,一般在下雪前降落,可以说是下雪的“前奏”。它产生于扰动强烈的云中,由雪晶(或雪团)大量地碰撞过冷云滴,使之冻结并合而成,下时常呈阵性。

4积雪到底有多重?

我们常用“轻舞飞扬”、“鹅毛”来形容雪花,足见雪花之轻盈。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分析天平上才能称出它们的重量,大约~个雪花加在一起才有一克重。可是,它却能把房屋、加油站压塌!主要是因为当它们在一起时,就可以聚沙成塔,以量取胜了。据统计,一立方米新雪中,雪花数量可达80亿个!

根据水的密度,我们可以得出,在北方,平方米面积上8~10毫米的积雪就重公斤;在南方,平方米面积上6~8毫米的积雪就重公斤。可见,同样厚度的雪,南方含水量较高的雪比北方的重。

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平方米的平面屋顶如果积雪膝盖那么深,就会承受超过3-5吨的重压,这就相当于在屋顶上站了20多个公斤左右的胖子,其重量可想而知!

5雪花可能“大如席”吗?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垂落轩辕台。”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雪花真能“大如席”吗?其实,不要说“大如席”的雪花科学史上没有记录,就是“鹅毛大雪”,也是不容易遇到的。

实际上,我们能够见到的单个雪花,它们的直径一般都在0.5~3.0毫米之间,直径最大也不会超过10毫米,至多像我们指甲那样大小。那些看起来比较大的雪花,如所谓的“鹅毛大雪”,其实并不是一朵雪花,而是由许多雪花粘连在一起而形成的。空气比较潮湿的时候,雪花的并合能力特别大,往住很多雪花并合成一片。因此,严格地说,鹅毛大雪并不能称为雪花,它仅仅是许多雪花的聚合体而已。

6雪花都是有“核”的?

要想形成雪花,得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另一个条件就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凝结核是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或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凝结过程中,起凝结核心作用的颗粒。在形成降水的过程中,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

所以说,我们看到的雪花其实都是有“核”的。

7第一个给雪花拍照的人是谁?

WilsonBentley,是一名年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农场的普通人。他自孩提时代便对观察自然界充满兴趣,尤其对雪花着迷,不到19岁就开始记录深爱的雪花,并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给雪花拍照的人。

他也以“情人的浓烈之爱和科学家的无比耐心”将毕生奉献给了雪花,终其一生拍过的雪花数量超过朵,且形状未有任何重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雪花人”。Bentley的雪花显微照片登上了科学杂志,光是《自然》杂志就登了其中的60张。这些照片影响了很多科学家、摄影家以及博物馆家。这位“雪花人”也成为了科学家,并著有《SnowCrystals》(雪晶)一书。

(本文内容转自科普中国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治白癫疯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tc/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