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设校领导亲临哈医大二院召开学科人
学科为帆人为桨 凝心聚力再出发 12月22日,哈医大二院学科、人才建设推进会在办公楼大会议室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医大校长杨宝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副校长刘文川、党委副书记赵炜明率领哈医大校办、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11人亲临我院,医院学科、人才建设工作汇报,医院长远发展规划。我院院长张斌、党委书记王永晨带领领导班子和百余名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负责人及博士生导师参加了本次推进会,大会由哈医大副校长刘文川主持。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代表医学影像中心主任、超声医学科主任田家玮教授、内科教研室主任、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先后做经验报告,医院医院学科人才建设工作情况。随后,哈医大校长杨宝峰医院学科与人才发展的重要讲话。杨宝峰校长的讲话发人深省,在新一年度工作即将开启的时刻,总结经验,引导未来,医院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做学科人才工作重要讲话 以优秀榜样展示学科发展成就 我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超声医学科主任田家玮做了题为《身正为范,砥砺前行》的学科、人才建设经验报告。超声医学科在年的复旦大学最佳专科排名中位列全国最佳专科第五位,田家玮教授的研究团队接连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文章41篇,做出了优秀的科研成果;临床工作方面,超声医学科30名医生年诊疗人次达30余万人次,在心脏彩超、胎儿产前诊断、甲状腺弹性成像、激光消融技术等方面在全省独占鳌头。谈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时,田家玮教授强调,优秀的学科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让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作用非常重要,学科带头人不单是要积累自身成就,更要带领学科和团队成员取得进步;再次,作为科室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要善于用制度管理人,做事公平公正,做人谦虚礼让,对外广建人脉,对内关爱同僚、激励下属。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刘文川主持大会 我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作为第二位经验介绍的学科带头人,做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学科发展建设报告。近期,心内科刚刚顺利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审核评估,年获得了国家十三五重点项目,连续三年在复旦大学最佳专科排名中位列全国最佳专科第十位。能够从十五年前的一个病房发医院规模最大的心血管内科,走进国家第一方队,能够在全国心血管病领域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牢牢占据全国前十名的地位,于波教授带领心内科团队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于波教授非常重视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率先在国内开展细小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血管内移植物慢性血管病变的检测等,而血管内超声检测、房颤射频消融术等临床特色医疗技术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很短时间内,心内科在奠定省内领先的基础上,瞄准了国际一流的心血管治疗技术,开始迈向国际舞台,在全国率先完成OCT冠脉内成像,目前是世界上完成OCT医院之一。于波教授介绍,作为学科带头人,选择学科发展新技术要充分考虑到科室发展基础和后劲,找准科室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新技术研发是培养人才的有力手段。在此基础上,于波教授带领心内科紧抓特色,寻求创新与突破,逐渐建立起丰厚的人才队伍和亚专科特色医疗方向,搭建起具有国际水平的医疗与科研平台,在国内和国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充分肯定。 回望一年学科建设经验 医院发展蓝图 在两位学科带头人的经验介绍后,哈医大医院做《学科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张斌院长表示,近年来哈医大二院以“人才战略”和“优先发展战略”为指导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为载体,医院为目标,以绩效为杠杆,改革为动力,医院学科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14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10个。在年、年医院排行榜中名列第45名、55名。在北京大学最佳临床学科排名中,我院12个学科进入前15名。中国医学科学院对全国家“医院”影响力评价,我院的科技综合影响力位列全国52名。人才工作方面以稳定现有人才、积极引进人才为方针,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新方式、新机制,积极搭建平台,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我院医院做学科建设情况汇报 张斌院长介绍,医院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全方位助力人才成长。医院与匹兹堡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3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关系,培养业务骨干,全力保障学员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医院重视青年人才成长,设立“杰出青年培养工程”,助力人才梯队建设;重视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鼓励与国内顶尖学科交流学习。在人才引进方面,随着人才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加大了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积极主动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搭建科研学术平台;同时转变人才引进战略方针,秉承“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思想,与高端人才建立战略合作,整合学科资源,带动学科群的发展。 张斌院长强调,医院管理层逐步转变思想,加强为专家服务的思想意识,强化务实、文明、高效的工作作风。近年来,医院设立新技术扶持项目、奖励基金,以及各类临床工作保障制度,保障专家的科研、教学、临床工作有序进行;今年开始,医院更新建设数字化系统,启动药品耗材购置计划,为人才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满足临床专家需求;同时,在员工就餐、健康保健、简化办公流程、职工停车场等许多方面,进行人性化改善,保障专家们的医教研工作无后顾之忧。 我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超声医学科主任田家玮做了题为《身正为范,砥砺前行》的经验报告 当谈到未来学科发展和人才工作计划时,张斌院长特别强调了“文化建设”工程,将文医院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医院首先要养成“专家文化”,在全院形成尊重专家、关心专家、学习专家的良好氛围,形成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医院风气,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成为全院的共识。从院领导班子做起,强调职能科室服务临床的意识。出台《学科建设整体规划》,进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学科培育规划,投入专项资金,打造优势学科。 学科为帆人为桨 凝心聚力再出发 主持大会的副校长刘文川对本次推进会给予很高评价,他表示:与年初二院的学科人才工作会议相比,这次汇报令他倍受鼓舞,五个专业研究方向已经明确,新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规划、青年医生扶持计划落地有声,可操作性强,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落到实处,与过去相比有比较大的进步,体现出二院将校领导和医科大学的学科人才规划战略落到实处的扎实的工作作风。两位学科带头人的经验介绍,首先能感受到两个学科都有跻身全国前列的目标和理想。其次,两个学科的带头人,都体现了良好的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值得借鉴和推广。 我院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于波教授做题为《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学科发展建设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医大校长杨宝峰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高度肯定了两位科主任的学科建设成就,他们带领的优秀学科在全国排名在前列,也带动了哈医大二院和哈医大在全国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这样的学科带头人、专家在全国都是稀缺型人才。因此,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有学科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科,支持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鼓励各专科培养人才梯队,发表高水平科研文章,积极承担各类国家科研课题。 大会现场 杨宝峰校长在听取张斌院长报告后,着重肯定了哈医大二院近年来在学科工作和人才服务等方面做出的诸多工作,医院能够充分结合学科布局和管理需求,对人才培养等学科建设的政策支持很到位,对各位专家们的日常生活保障、培养和奖励等方面工作也都及时落实。成绩取得的同时,也要看到未来发展的挑战。杨校长强调,全国医科大学的实力在很大程医院的实力和影响力,近医院的门诊量、医疗新技术研发总量都取得了巨大进步,量的积累逐渐丰厚,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必须依靠学科建设。 医院未来的发展战略,杨宝峰校长首先提出要重视文化建设。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精神是“尚医、崇生、传承、探行”。“尚医”首先要尊重医者,医生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要成为表率;对待患者关心、爱护,即是“崇生”,医生从事的是高雅且高贵的事业,不是赚钱的机器。“传承、探行”精神是鼓励各位专家、学科带头人首先要存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刻苦和奋斗精神;其次要有创新精神,无论科研、教学、医疗都敢于“登高望远”,医院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发展目标重要方式。 随后,杨宝峰校长特别强调了“带头人”的能力和作用。临床学科带头人要培养优秀的管理能力,古语云“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学科带头人即使不能成为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但也必须具备管理人的能力,胸怀坦荡,公平公正,具有开拓精神、奉献精神和团结精神。 同时,职能科室要养成服务大局、服务一线临床工作的工作作风,形成依法治院、依制度治院的工作体系,体现出优秀的行政文化。杨校长指出,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80%的时间应该在教学、医疗、科研战线上,职能科室应该服务于临床,把宝贵的时间留给一线临床工作。而各位专家也要多体谅行政工作,表现大医精神和绅士风度。 最后,杨宝峰校长对二院新时期的发展给予了厚望,他深情地鼓励各位专家学者:要热爱这片黑土地,哈医大是培养我们的母校,医院是支持我们奋斗的事业平台,希望各位专家怀着感恩的热爱之心,与事业、母校、家乡融为一体,荣辱与共。而每一位专家学者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品德,最终会凝聚成哈医大人的精神,形成哈医大的独特文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哈医大二院的事业必然岁岁不同,年年更加辉煌。 文|李华虹 方若冰 摄影|刘野(实习记者) 编辑|杨帆 哈医大二院 期待您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tc/11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哈尔滨医大四院感染科提醒您警惕ldqu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