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昕哈尔滨医科大学变迁史话
白癜风公益帮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78875.html 作者近照 刘大昕,江苏海门人,年11月生。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年11月退休。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毕业,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近二年,对哈军工的地理历史变迁感兴趣,在互联网上查资料、编制美篇,内容逐渐延伸到哈尔滨的历史地理,如马家沟、沙曼屯、犹太社区、兆麟小学,哈三中等。本号将陆续发表。 哈尔滨医科大学变迁史话刘大昕(本篇资料来源于网络,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90多年的历程中,随着历史洪流的滚滚向前,尽管有过曲折与艰难,还是不断发展壮大。回顾过去,对学校更加自豪,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哈医大的前身有二个源头,一个是年由伍连德博士创办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传承着伍连德精神;一个是年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传承着红军精神。 花开二朵,各表一枝。先说说伍连德博士创办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确认伍连德博士为学校首任校长,在学校网站主页写道:伍连德博士作为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一生创建了显赫业绩,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忘我的献身精神。 年:时任北洋医学堂副校长的伍医院。旧址位于今哈尔滨市道外区保障街号,“东三省防疫处”(年成立)随即也搬到这个楼里。 民国时期的东三省防疫处、医院和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伍连医院前留影(年) 年9月: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在此成立,与医院设在同一栋楼内。学校聘请伍连德任校长,林家瑞任教务长。 年9月8日,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东北第一所西医学院——滨江医学专门学校终于开学了。首期招收新生60名,男女兼收,设学制四年。 9月8日即为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庆日。 年拍摄的哈尔滨伍连德纪念馆和哈医大一医院。 年:东省特别行政区将学校接收,办学层次提高,名称也改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鉴于校舍狭小,学校迁至南岗原道胜银行旧址。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即哈尔滨华俄道胜银行,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77号,建造于年,现在是黑龙江省工商联合会。 红军街77号医学专科学校旧址。 年春,学校又迁至道里地段医院(医院院内斯大林社区卫生中心)。 伪满时期,哈尔滨第一齿科学校邮政街号校址 年,哈尔滨第一齿科学校又迁至今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址 哈尔滨第一齿科学校临床教学后留影 哈尔滨第一齿科学校师生合影留念 俄侨哈尔滨第二齿科学校(图中右上角)与哈尔滨同发隆百货、北市场内的宴宾楼饭店三栋建筑相连,原址位于哈尔滨道里地段街 哈尔医院旧址。 年:哈医大接管了俄侨办的私立哈尔滨第一、第二齿科医学校合并成立的哈尔滨齿科医学院,这是哈医大第一次扩大,学校也因此分为两部:四年制的医学部和三年制的齿科医学部。哈医大成为当时哈尔滨三所高等学校之一。(地址仍在南岗道胜银行?) 年,为日本屯垦移民培养医师,在哈尔滨开设开拓医学院,但无专设机构,附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内。 北满时期哈尔滨医科大学落成式 年8月学校迁至南岗区东大直街精神病院(现哈医大门诊部大楼址)。 年1月1日,根据伪满《大学令》,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升格为财团法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开始招收日本学生。年将原俄侨办的第一、第二齿科学校合并成立齿科医学院归入财团法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年财团法人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国立哈尔滨医科大学年哈尔滨开拓医学院创建(合署)年国立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年哈尔滨开拓医学院撤销。 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并派员接管哈医大。 上图为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址(年) 红军时期。 现在来说说哈医大前身源头的另外一枝,诞生在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红军卫生学校教室旧址。 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瑞金朱坊村宣告成立,贺诚兼任校长。年2月22日,军医学校正式在江西雩都举行了开学典礼。校址设在雩都县(年改称于都)的一座空教堂里。第一期招收了25名学员。 年10月,中央军委改军医学校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同年,招收第二期学员30名,同时还招收了调剂班、看护班,第二年又招收了第三期学员和卫生长班。年4月,第一期学员经考试合格准予毕业。 红军卫校校址 年7月,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学校回到瑞金,与傅连璋主办的红色医务学校合并,医院(医院)医院。学校机构逐步健全,教学条件略有改善。在瑞金,除原第三期外,又续招了第四、五、六、七、八期,同时续办了调剂班、卫生员和卫生长班,在校学员约人,分为两个大队,一大队为军医各期,二大队为其他各班。 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卫校作为军委直属队的一部分,于10月16日从瑞金随军出发,开始长征。 这是江西赣州雩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第一渡纪念碑。 年4月,在抗日战争即将到来的形势下,为了便于部队改编训练,红军卫生学校随总卫生部开赴前方。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华北红军改名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卫校也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并随总卫生部开到抗日前线。 上图为延安办学期间的实验室。 年3月,八路军卫生学校迁到延安,校址设在延安东门外的柳树店。同时,医院也由拐茆迁至此地,改名医院,兼医院。年4月,经毛泽东主席提议,卫生学校正式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上图为延安办学期间中国医科大学正门,“医大”二字为教员黄树则所写。 延医院 年11月18日,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途经兴县、苛岚、五寨,于年到达张家口,因当时国民党向解放区进攻而被迫停止向东北挺进,于当年4月与张家口医学院(原蒙疆医学院)合编,短期复课。6月,学校继续东进,经赤峰、林西、白城子转到哈尔滨到达兴山。 兴山即现在的黑龙江省鹤岗市,上图是三十多年前的鹤岗。 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派出10万军队挺进东北,收复失地,建立东北根据地。在东北北部,即北满,最可靠的根据地是合江,当时称合江省,省会佳木斯,省委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这里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三江平原、黑松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地,资源丰富。兴山(鹤岗)位于合江北部,背靠苏联,南有松花江大屏障,得天独厚,比佳木斯还要保险。可以成为解放战争的后勤保障基地。因此,这里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大后方。于是,党中央和东北局决定,把部分中直和东北局的一些重要单位搬迁到兴山(鹤岗),顿时,这块热土受到万众瞩目,充满生机活力,被称为东北小延安。 上图为现在的鹤岗市。 年5月,东北医院率先迁到兴山,接收使用建于年的日伪“炭矿”医院,后来就作为中国医科大医院。 医院的旧址。 东北军医大学(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通化医学院)历史沿革: 年哈尔滨护路军军医养成所(中东铁路护路军军医养成)所创建年哈尔滨护路军军医养成所(中东铁路护路军军医养成)更名为北满铁路护路军军医养成所年北满铁路护路军军医养成所更名为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年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升格为东北军医大学。在爱国师生的保护下,被东北民主联军接收。年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东北军医大学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医学院并入东北军医大学 年6月初,东北军医大学先于中国医科大学到达兴山。 在这里要提到一下李宽和(--1),福建清流人。 年9月,日本投降后,李宽和奉命从延安干部大队奔赴东北沈阳接收敌伪政权,任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政委。年4月,奉命筹建通化医学院,任政委;5月,率领通化医学院全体人员到哈尔滨与东北军医大学合编,任军医大学政委。年秋天,在黑龙江(当时的合江省)任中国医科大学政委,并兼任中共兴山市(鹤岗市)联合市委书记及市长。年春节,任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政委。 遗憾的是在中国医科大学历任领导名单中未见到他的名字。 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全部迁到兴山,与先期到达兴山的东北军医大学合并,以中国医大为主,组建成新的中国医科大学。由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担任中国医大校长兼政委。 新的中国医大在日寇投降一周年这天,即年8月15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学员共多名。中国医大实行军事化管理,学员入学就是入伍,实行供给制,发军装,配枪,夜里枕戈待旦,防止土匪袭击。 上图为中国医科大学兴山校本部。 从年开始,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中国医科大学陆续建立了四所分校:年1月在龙井将年3月由吉林军大分校接收的原开拓医学院改为第一分校,以内科为主。(年,为日本屯垦移民培养医师,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延吉市龙井及佳木斯分别开设开拓医学院。哈尔滨无专设机构,附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内;佳木斯新建开拓医院,年改名佳木斯医科大学。龙井开拓医学院建在延吉自治州龙井县。)年3月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二分校,以五官科为主;同年,将设于通化市的辽东军区所属辽东医专改为第三分校;年1月改设在平谷地区的冀热辽医科专门学校为第四分校,后组建为承德医学专科学校。第三分校合并于总校。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由校长王斌率领迁往沈阳,即今天的中国医科大学。。 年10月中国医大一分校和二分校一起与民国、日伪满时期延续下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文庙成为其校舍。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年,落成于年,是张学良出面在中外商贾和政府中募捐银币73万余元而建,院落面积平方米(居全国孔庙的第三位),建筑面积平方米,是整个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 年4月16日新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大成殿举行开学典礼。 年毛泽东主席任命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这是哈医大文庙校区图。当年建筑包括文庙、王字楼、马蹄楼、工字楼、致知前后楼、呼吸系楼。致知楼作为学校主楼,文庙大成殿用作图书馆。 70年代初,马蹄楼被一场大火烧毁了,80年代拆除了呼吸楼和工字楼,6年又拆除了王字楼,现在只剩下致知楼了。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致知楼分前楼和后楼(上图中第一、二张图片是前楼,第三张为后楼),是在哈医大首任校长、我国著名检验、防疫事业先驱伍连德博士的主持下,于年建成。他比文庙还要年长四岁。不知伍连德校长是否构想到20年后他创办的大学会回到这里来继续办学。 年哈医大在致知楼成立全国首个生物免疫研究室,对生物免疫展开初步研究。 文庙旧校址的“致知前、后楼” 哈医大内科小儿科分科留影() 年春二期同班同学在致知楼前合影。 年1月在主楼(致知楼)前留念。 年夏在海拉尔街(现大成街)宿舍后面篮球场做广播操。 年 二期部分女学员合影。看她们自豪自信,飒爽戎装,好像随时准备出发,奔赴前线。与哈军工的女学员有得一比。 年毕业照片 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移交哈军工校舍包括王字楼、工字楼、马蹄楼、致知前后楼和呼吸系楼五座楼,另外在东北角空地有一个规模不大的传染病院和一个麻疯病院共4.7万平方米,使新来乍到的哈军工有了初始立足之地。 哈医大则选新址在沙曼屯重建校舍。 年日本天皇和俄国沙皇打起来了。天皇由海上打来,沙皇从“中东铁路”杀出,哈尔滨遭殃了,既是沙皇的前进基地,又是俄军的中转站。中东铁路局在铁路附属地,划地儿埋死人,盖医院救伤员,甚至成立了一个香坊造棺木厂。顶要紧的是,给援军找窝安营扎寨。思来想去,相中了萨满屯东面,紧临懒汉屯、八家子(一匡街、六合街、木兰街一带)的一片地(南岗区西大桥以西松明街、元和街、元士街一带),盖起一大片地窨子房,装豆包似的把莫斯科兵团几千名炮灰装了进去。懒汉屯、八家子、萨满屯人,把这片营房称为莫斯科兵营。日俄战争结束,莫斯科兵营兵去营空。再后来,附近的中国老百姓开始往地窨子里搬。哈尔滨成为开放商埠以后),沙俄侨民涌入哈尔滨,年,中东铁路管理局想起被中国老百姓占居了的“兵营”,便派人去驱赶。他们把这片住宅区叫做“沙曼格拉道克(俄语,草坯房小集镇)”。就这样,土洋结合,就成了沙曼屯。 上图是目前校区平面图。 学校南门,也就是学校正门。 哈医大主楼。 我们祝愿哈医大发扬光大伍连德精神、红军精神,办得越来越好,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为全国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tc/10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疫情哈市八月房价曝光去过幸福石化
- 下一篇文章: 哈医大一院保卫科坚守岗位严格布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