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林下经济拓宽富民路通
“哈尔滨新闻网”7月17日刊登了一篇名为《“林下经济”拓宽富民路通河县依托资源以绿色山产品栽植拉动产业链》的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通河县如何用绿色资源拉动经济发展。以下是文章内容: 大自然赐予了通河县茂密的山林、清澈的溪水。近年来,通河县顺应市场需求,千方百计发展天然、绿色、有机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推进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 ▼ 从独具特色的大榛子、种植人参,到市场抢手的“溜达鸡”“溜达猪”,全新的思路让通河人将沉寂了千万年的巍巍群山逐渐变成金山银山,仅年,通河县林下经济总收入就达16亿元。 「“洋榛”成功嫁接本土榛子打造“大果榛子第一县” 」“咱们的大果榛子品质好,吃到嘴里慢嚼细品,有一股奶香味。”提起最近几年开始种植的平欧榛子,通河县的种植户都特别自豪。 通河县地处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地带,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林下经济产品价格稳定,远远超过粮豆等传统农作物收益,为此县里确定把平欧榛子作为重点调整农村产业种植项目。这种榛子由本土野生榛子和欧洲优质榛子嫁接而成,个儿大皮薄,被当地人称为大果榛子,非常适宜浅山区种植。通河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积温带,是平欧榛子生长的“乐土”。 6年前富林乡三宝村农民郑民承包了村旁的50多亩荒山,栽种了大果榛子树苗。如今,榛子树渐渐成熟挂果,开始厚报主人。年,郑民收获斤榛子,每斤市场价30元,共收益30余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带动乡亲们种榛子,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果榛子余亩。 种榛子收益高,按亩产算,是水稻收益的5倍。一次性种植可收益50年。目前,通河县榛子已远销上海、山东、温州等地,成为市场抢手货。
今年,全县榛子种植总面积已达8万亩。县里从资金、技术、政策三方面给予扶持,光是资金方面,就对种植榛子的农户每亩扶持元。 对于这样一个极具特色的产品,通河县领导很有信心。未来5年,通河县委、县政府将致力于将通河打造成“中国大果榛子第一县。”「食用菌药食通用另辟蹊径 有机灵芝种植遍地开花 」坐守好山林,就得琢磨来钱的门道儿。
药食通用的灵芝菌,纯绿色、无污染。通河县在发展木耳等传统食用菌的同时,看准了这一生财项目。 去年,县林业局洪太林场成立了由5户林场下岗职工组成的灵芝培育专业合作社,利用林场剩余物质作为培养基,培育地埋山灵芝20万段,大棚地埋灵芝10万段。 杨庆国是该林场的下岗职工,家境非常贫困。年初,他加入灵芝种植合作社,种植了20万段灵芝。杨庆国当年收入2.5万余元,林下经济,让他摆脱了贫困。 今年,洪太林场的灵芝种植项目全面拓展,成立了灵芝菌厂,建立了灵芝产业基地。全场种植户共建设灵芝大棚50栋,培育灵芝70万段。种灵芝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好,其山野特色更具品牌效应。年,通河县的灵芝种植已发展到万段,产值可达万元。「野山参故乡“重操旧业” 韩国专业户抢包旱田 」通河县凤山镇是著名的野山参之乡。利用山地种植人参,在凤山镇已经成了气候。 7年前,凤山镇从吉林引进3个种参大户,最初种植数量很少。在政府支持下,目前,全镇参农已发展到户,种植面积达亩。 当地人说,养参需要慢功夫,栽下的人参需4年时间才能收获。如果当年市场价格不理想,还可以再等一年采挖,反正参龄越老越值钱。年行情特别好,每斤人参售价高达元,参农们赚了个钵满盆盈。 去年,韩国两位种参专家来到凤山镇,一番考察后,他们向镇里提出,要承包土地种高丽参。平原地面种参,打破了山地栽植的传统,韩国参农的想法得到镇里支持。目前,韩国参农正在雇工对当地流转出来的亩旱地精细翻耕,将于今年8月份开始培育参苗。文章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文章编辑:魅力通河 每日推送通河热门资讯 长按白癜风的危害在线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ly/8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样的哈尔滨你还喜欢吗改成这个名你接受
- 下一篇文章: 哈尔滨榜上有名的对外游泳馆大盘点水中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