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80后老顽童侯春祥耗时3年玩出
最近,黑龙江的媒体圈被一位“80后”老顽童“搅”得火热,他就是最早在龙江土地上筹建新闻专业的侯春祥老人,今年已经八十高龄的他,耗时三年出了一本书,一本用“手”绘制的书。 这本书是让人感动的,感动之处在于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幅画、每一张照片,全是他一笔一划自己写的,画的,拍的。全书可以分为四大部分,讲述着他的家庭小史、新闻教育历程、个人经历遭遇和外出游记。 仔细看后,让人从内心深处产生敬佩之情,习大大所强调的“工匠精神”可以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渗进他那一辈人的骨子里。快来看看这位“老顽童”吧,顺带长长见识。 侯老自己称:“我的一生很平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动静,但是还有值得一书的几件事。第一件是年任《黑龙江青年》杂志社副主编,负责编辑业务,杂志发行量达60万份;第二件是-年,在杂志社主持‘刊授大学’,学员遍布全国,达3万人;第三件,就是在黑龙江大学筹建新闻专业,是黑龙江省第一个新闻专业。” 1“社会、媒体就是新闻媒体人的实验室” 年侯老被调回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开始筹建新闻专业,他的半辈子心血都投入于此。 在教书的几十年里,他始终注意锻炼学生的采写能力,强调教育和社会实践,特别是同媒体的岗位训练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他或组织学生办手抄校报;或借自己当时在东方晨报(现《黑龙江晨报》)的“一亩三分地”为学生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或带领学生们去压马路,叫卖《新晚报》…… 他说:“社会、媒体就是新闻媒体人的实验室”。 侯老说:“学生在新闻的万花筒里徜徉,他们精神兴奋,我也思绪翻腾。我用他们的采写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一些采访经验,充实了我的教案。我教了学生,学生也反哺了我。“侯老的教学改革最终获得了任认可。年3月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元奖金。 2“时不时翻出这些桃李歌, 已经成为我退休生活的一件乐事。” 年,94级学生办元旦晚会,“油菜花”的侯老寻思送一份别开生面的礼物,思前想后,他决定将全班同学的名字连在一起,形成一首有意境、有内涵的歌,取名《桃李歌》。 在那天的晚会上,侯老深情地朗诵了这首“诗”,引来阵阵掌声。退休后,侯老就给曾经教过的每一个班级都补写了一首《桃李歌》。 从汉语言83级到新闻专业00级,一共17个班,17首歌。现在,时不时的翻出这些桃李歌,已经成为侯老退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85级杨小文(现《黑龙江广播电视报》总主编)在她的专栏《麦子日记》中写道:“他给每个班级的同学都写了一首诗,把每一个同学的名字都镶嵌到诗里。说起学生,他那如数家珍津津乐道的劲头,没有爱,不会是这个样子的”。 3“哈尔滨是一座永远探索不尽的、 魔幻般的宝库。” 年八九月份,侯老踏查拍摄了哈尔滨道里、南岗区的欧式古建筑,以及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光在中央大街、尚志大街、通江街等地,就拍了多张犹太人的建筑遗址。侯老对这些欧式老建筑进行了拍摄、绘画和简单的情况梳理。 侯老梳理的十分细致,旁征博引,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说这是一本小型“百科全书”也不为过。但侯老却认为:“这只不过是哈尔滨的历史的部分外壳,而在这些欧式古建筑背后,演绎的故事,才是历史的内涵。这些悲欢离合的情景是一台摄像机拍不到的,拍下的欧式建筑遗迹,那也是一鳞半爪。” 侯老的字里行间中饱含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深深爱意。 侯春祥老人的这本“大”书写于年,其实应该算是一本回忆录,他朴实地记录了一段贯穿百年的人生,以及历史对一个人的影响。吸引人的除了他自身的人生经历外,还有他对社会历史细节的真实描绘。 侯老介绍自己的写作标准时,让人想到林达在《历史在你我身边》中所提到的,要想写好传记和回忆录,“首要的条件是平实。平实就是落点比较低,也注重记录事实——真实发生的事件,真实有过的想法。这样的作品在经过时间的淘洗之后,今天再回头来细察和品味,除了能看到当年真实的记录外,还能产生回看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 作者:栾畅 编辑/于昆责编/孙红岩签发/肖劲彪 推荐阅读 ①41所热门高校预估分数线出炉!多少分能报浙大南开哈工大? ②35℃!本周开启“烧烤”模式还要小心湿身 这些地方停电最长12小时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ly/7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社保哈尔滨人工资要涨这笔钱将从今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