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参与完成的“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的牵头人是哈工大(威海)土木工程系教授徐龙军,他曾牵头编制了山东省住房抗震标准,并受美国邀请参加了由美国基金委受理的“自然灾害工程研究基础设施(NHERI)—计算模型与模拟中心(CMSC)-项目”。

据悉,该项目已经是哈工大(威海)取得的第三个国家级技术奖励。年,由哈工大(威海)与河南金丹乳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作为这一课题完成单位之一和主要完成人,哈工大(威海)和该校教授任秀莲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年1月,在上一届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哈工大(威海)冯吉才教授带领的焊接团队承担的异种材料先进连接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此次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共有33个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6项。

除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参与完成的“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和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济南铁路局共同参与完成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外,其他30项成果均为二等奖。

编辑:刘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ly/1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