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四院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治疗师打开
他们,虽有明亮的眼睛,却拒绝与人对视;虽有正常的听力,却不理会呼唤;虽有清脆的嗓音,却不歌唱交谈……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来自星星的孤独症患者,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懂“外界”的行为规则,“外界”也因为不了解而无法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看似“怪异”,甚至带有攻击性和破坏力的行为,也常常让孤独症患者被人们疏远、歧视。 俊俊(化名),今年3岁了,长得眉目清秀,但从小似乎有异于别的孩子。喜欢独处,或目光凝视,独自微笑,不跟幼儿园小朋友一起玩,总是喃喃自语,别人既听不清也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偶尔开口,也是“你、我”不分,特别喜欢玩旋转的玩具,也特别喜欢看正在旋转的物品,被医生诊断为“疑似孤独症”。俊俊的家人很着急,经人介绍,来到哈医大四院儿童康复中心,经过发育行为科吕起副主任的评估与检查,发现俊俊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隘、行为刻板。 根据俊俊的评估结果,治疗师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三周后,俊俊从一开始的坐不住、不听指令,到现在能够安坐20分钟,听从老师的一些指令;一个月后,俊俊能与他人出现短暂的目光对视,楠楠自语的频率降低;两个月后,俊俊虽然语言略显简单,但是能够主动与人交流。看到俊俊的进步,妈妈很是欣慰。 那么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据吕起副主任介绍,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2、交流障碍。孤独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4、除以上核心症状外,孤独症患儿还常存在自言自语、情绪不稳定等行为。 吕起副主任提醒各位家长,两岁以内的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如果早期干预在一岁左右,婴儿的问题行为尚不突出,同时又是婴儿神经系统可塑,可以使早期干预取得更好效果。总之,治疗孤独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来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周大勇主任出诊时间: 每周三上午:哈医大四院松北院区门诊四楼一诊室每周六上午:哈医大四院江南院区门诊二楼D区儿科3诊室联系周大勇科室-详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ly/10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公司新闻哈尔滨理工大学到公司交流座谈
- 下一篇文章: 哈医大人文学院在ldquo健康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