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学长(AdmitWrite留学平台导师)

分享前话

这几天正值北美大学的开学季,很多第一次赴美的师弟师妹们,向我讨教一些经验。我趁机回忆了一下10多年前,自己的赴美求学经历以及后来毕业后在美国的求职经历。形成一些文字分享,希望能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所谓的前人的经验。

签证

记得那是年之秋。我拿到了辛辛那提大学应用经济学系的offer,很是开心。但是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因为还有一道难关要闯,那就是赴美的签证面试。要知道,那时候F1签证的拒签率可是高达60%之多。不管你是全奖还是半奖,大家的命运都有很高的概率是掌握在签证面试官的手里。也许就是因为你和他谈话时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让他产生了些许怀疑,你的护照上就可能会被盖个戳子。然后递给你一张白条子,告诉你一个你压根无法反驳的理由。那就是他怀疑你有移民倾向。

我清楚的记得我当年去的是上海领事馆,签证官是一个能讲上海话的绅士,在我前面的签证申请者里,过与不过的概率,大概是一半对一半。因此我感觉到的压力还是蛮大的。但是,我的脸上,肯定是自信满满。果不其然,我上去后,签证官没问我几个问题,就说恭喜我了。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特地确认了两遍,才说了声谢谢。在走出签证大厅的路上,我压抑住心中狂喜,因为我终于有了一次出国学习的机会,而且不但不用付学费,还可以有价值不菲的“月工资”。

入学行程

当时辛辛那提大学是quarter制的,一年有4个学期。新生的入学一般在秋季。因此开学要到9月份了。那个时候其它semester制的学校都已经开学一个月了。而我正好有一个超级长的准备时间。我记得我的母亲给我准备了锅碗瓢盆,甚至连菜刀都带了。(因为网上有人说,国外的菜刀是长的,无法切中国菜。)两个cm的大旅行箱,外加一个小的随身行李箱,都是装的满满的。现在回想起来,估计80%的东西是不需要带的。因为国外都有,而且也都是madeinChina。当然那时候这些东西的价格国外可是比国内贵很多,而不像现在,出国旅游的同胞们在商店里不管见到什么东西,都说太便宜,如果不血拼,就像吃了大亏一样。

在启程出发前,我在学校的bbs上发了帖子,师哥师姐们一般都会自告奋勇的来接新生。毕竟漂泊在大洋彼岸,最亲的人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们。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终于在一个清晨到达了辛辛那提市的机场。我记得中间还转了好几次机。当时我问订票的,为什么我多坐一程飞机反而比直飞的要便宜?在我看来,航空公司因为我多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而增加了成本,理应收更多的钱才是。呵呵,当时的我就是这么傻。

辛辛那提市是处于三个州交界的地方,分别是俄亥俄,印第安纳,肯塔基,整个城市其实是处在一个丘陵地带,道路也是高低起伏不平。机场其实是坐落在肯塔基州的,从机场到学校,要跨过著名的俄亥俄河。当车从一个小山谷越过的时候,你会看到一座雄伟的铁桥,架在俄亥俄河上方,桥的对岸就是辛辛那提市,你会看到,高楼错落有致,树木已经开始露出秋色,整个市中心就这样暴露在你得眼前,犹如一幅巨大的油画,美不胜收。后来我知道,城市中心的霓虹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最显其魅力。所以,晚上到达的同学们可能更有眼福。

学校介绍

辛辛那提大学是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离市中心特别的近,整个校园没有围墙,也不是特别大,分为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主要是医学院,西校区有文理学院和商学院,艺术学院等。教学楼因为都是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建设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1楼都是地面,这一点象中国的重庆,别人家的4楼有可能就是你家的1楼,刚开始的时候,我经常走错。因为校园坐落在山坡上,因此可扩展性不是特别大,很多新建筑就是在两幢老建筑之间硬插入的。比如,当年新建的,还没启用的体育馆就是。因为这幢体育馆的独特造型,以及建筑结构的设计难度,这幢体育馆还被评为了当年全美大学体育馆的最佳建筑。

虽然辛辛那提大学位于市中心不远处,但是它不算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大学。(我指的是没有校园的,教室分布在市中心的各个高层建筑中的那种。)当然就校园面积来说,它也和那些处于郊区大学城里的大学有很大不同。校园里最高的一栋建筑大概是文理学院,有12层那么高。其它的建筑大都是3-4层左右。

辛辛那提大学曾经最出名的院系应该归属于航空航天系。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人类首次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退役后来到了辛辛那提大学担任了航空航天系的系主任,一直到他退休为止。第二,GE的飞行器发动机部门所在地就在辛辛那提,那时候产学研的结合还是相当不错的,GE给了系里面很多的研究经费支持。

其次,DAAP(CollegeofDesign,Architecture,Art,andPlanning)也是在全美名列前茅的。很多美国国内学生放弃了更好排名的综合性大学,就冲着这个专业来的。

居住环境

绝大部分的留学生都会在学校的四周找公寓或者独栋别墅(一般别墅里面有多个房间,可以找室友分享)居住。一来可以步行到校园,二来相对于校园里的学生宿舍来说,价格还是会便宜一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带着一个中国胃出去的,时不时的需要做一些有中国味道的中国菜,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味道如果在学生宿舍里飘散,说不定整幢楼的烟雾报警器就会开始工作了。学校四周的房子常年具有投资价值,因为需求永远都在,因此房价从来都是居高不下的。相应地,房租也不便宜,具体的房租价格会根据房子到校园的距离,以及是否有公交线路站台在门口通过等而不同。我记得自己当年选择了一套两人间的公寓距离校园的距离大概是步行10分钟左右,不算太远,但是有一个比较陡峭的坡,冬天下雪的时候比较费劲,很可能会花2倍的时间才能爬上去。至于房租,具体多少也忘了,反正每个月拿到手的assistantship有三分之一多是要拿来交房租的。

出行方式

我在第一年上学期间,并没有买车,因为可以蹭高年级的师哥师姐的车,当时车的主要用途是周末的时候去华人超市采购中国食材的。因为平时基本用不上,所以直到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才购置了一辆二手克莱斯勒,也就几千美金。有了车,让你的活动半径变得更大,慢慢的脱离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对周围的环境有更多的认识。所以我还是强烈建议,有机会的话可以早买车,让自己的活动半径更大,这样社交活动更自由,更容易交到朋友,也更容易融入当地的社会。

课程学业

应用经济学专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偏向于经济理论的,叫商业经济,另一个是偏向于计量分析的。

从就业的状况看,计量分析方向更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很多国际学生喜欢选择这个方向,包括我自己。总的来说,课业的压力不算太大,一个quarter大概4-5门课。由于quarter制的原因,每个学期的时间相对很短,大概就是10周左右,所以基本上每周都有quiz,而且一下子就到了期中考试时间,你会感觉课程的节奏是相当的快速。

因为整个项目的毕业与否是采取学分制的方式,所以,只要你修完了规定的学分,再完成一篇论文之后,就可以申请毕业了。很多国际学生即便完成了所有要求,也并不是着急毕业的,这是因为保持学生身份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到市场上找工作。我当年在最后一个quarter的时候就注册了1个学分的研究实践课程,其实就是利用这个学分保持一下学生身份。然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找工作的战斗中去。

一旦有工作的offer,你可以申请CPT(美国移民局给还没有毕业的国际学生12个月的社会实践时间,有了CPT,国际学生可以在校外合法工作超过20小时)。CPT期间,你其实还是保持学生身份的,但是注意,CPT千万不要把12个月都用光了,要不然等你正式你毕业后,移民局是不会批准你OPT的申请的。OPT是移民局给予国际学生毕业后可以合法留在美国的一个时间窗口,当年最长是给12个月,现在只要是STEM专业的,应该可以有36个月左右。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每年H1b的名额不够,所以很多国际学生要留在美国工作,需要经过多次抽签才能拿到H1b工作签证。我记得我只用了3个月的CPT,然后回学校申请毕业。毕业后1个月左右拿到了OPT的批准表格,接着就去正式工作了。

求职经历

我的求职经历其实不算太顺利。虽然在时间上拖的不是特别长,大概从正式全身心找工作到最后拿到一个offer,一共是两个多月时间,但是过程其实很压抑和揪心,因为经历的失败案例实在太多。好在每一次失败,都让我的下一次面试技巧有突飞猛进的进步。真的是验证了一句古话失败乃成功之母。(前提是你要学会总结,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美国的求职面试一般会经历1-2轮的电话面试,然后会有一个比较正式的on-site面试。电话面试的第一轮一般会是意向公司负责招聘的HR联系你,和你沟通一下基本的意愿,什么时候能开始工作,有没有合法工作签证等等信息。然后HR会把你的简历推荐给招聘经理,hiringmanager,这个人一般来讲会是你将来正式工作后的直接汇报对象。招聘经理会在HR推荐的简历中筛选出ta比较感兴趣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一轮相对专业和技术的电话沟通。如果你很荣幸,通过了招聘经理的电话沟通,那么你接下来会被邀请到公司去面谈,不过不要掉以轻心,面谈那天才是真正决定你命运的大考,因为你要被至少5-6个和这个工作有相关性的将来的同事,领导轮番拷问。一般情况下,早上8:00到下午2:00是很正常的,中午的时候招聘经理还会和你一起工作午餐。(其实也是面试的一个环节,可以考察一下你工作以外的一些情况,比如看看你这个人是不是很幽默,有哪些爱好啊,有什么特长之类的。)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最强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因为招聘经理可不愿意整天和一个与ta没有任何化学反应的人一起长时间工作。

我的第一个电话面试是HSBC银行的HR联系我的,她表示看了我的简历以后,觉得我的背景和她招聘的一个职位比较适合,问我是不是愿意继续面试流程。我和她简要聊了几句,她就帮我约了下一轮和招聘经理的电话面试。那时候的我,找工作刚刚起步,完全没有任何经验,也不知道招聘经理会问一些啥问题,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准备,就硬着头皮上了。结果可想而知,招聘经理对于我简历上写的项目盘问的非常仔细,多次把我问的无言以对。面试到最后,我早已经大汗淋漓,语无伦次了,就这样,毫无意外的失败了。

那次以后,我开始非常仔细的准备好我简历上的内容,尤其是我做过的一些项目,我准备的非常认真和仔细。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几个面试中,我都轻松的闯过了第二轮电话面试,我被招聘公司盛情的邀请去总部面谈。如果招聘公司和你不是在一个城市的话,他们都会提供机票,酒店,租车服务,总之,会把你伺候的非常满意,可见这些财大气粗的公司对于人才的投资是毫不吝啬的。一般来说,你如果被邀请去总部面谈,你的成功概率会在30%以上了,也就是说会3个人里面选1个人,有时候甚至就是2个人里面选1个人。

我再来讲一下我第一次总部面对面面试的经历吧。那是一家保险公司,他们的招聘程序很有创意,在那一天,你去到总部后,你会发现一共6个候选人,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不同大学毕业的,有硕士,也有博士。HR进来后说,今天我们在座的是他们公司经过层层筛选而来的,我们这几个候选人,既是战友,也是对手,公司可能会一个都不录用,也可能全部都录用,至于录用到哪个部门,也没有定论,完全靠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你和各个部门的招聘经理之间的互动,你们自己找感觉。这样的面试看上去很轻松,开放,其实很有挑战性,尤其是在大家都不怎么熟悉的情境下如何脱颖而出,没有一定的实力,很难办到。招聘公司派了6个和我们背景类似的员工,参与到我们候选人队伍里面来。我记得我们在这一天里玩了很多游戏,与此同时招聘经理会在一旁观察,最后他们会选择自己看中的几个候选人,到一个独立的房间里面再继续面聊。非常充实的一天,可惜最后我没有拿到offer。

最后,当然是分享下我拿到offer的那一次面试。

由于前面已经至少失败过5次了,所以对于on-site面试我也是轻车熟路。这次的面试是去芝加哥,是一家做市场咨询的公司,叫做MillwardBrown,要招聘数据分析师。我因为投递的简历太多,很多时候分不清具体是哪一家公司了,直到到了现场,我才意识到,原来是一家咨询公司。

面试我的是一个黑人经理,我们坐在公司3层的休息区里,这个休息区布置的很温馨,里面摆放着各种小零食,还有一块区域是图书角,上面有当季的杂志和各类专业的图书。我因为“身经百战”,对这些也就见惯不怪了。那黑人经理还是非常的nice,不紧不慢,问了我好多项目的情况,尤其是对我自己设计的一套市场调研项目非常感兴趣,刨根问底。这个项目是个团队项目,我因为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设计者和参与落地者,所以我知道的细节就很多。最后我们在意犹未尽的情况下结束了会谈。招聘经理把我介绍给团队的其他面试官,我记得有一个老印是这个部门的头头,她应该是最终的决策者。这位老印毕业于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先是在大学里面当教授,后来出来商业界做高管,我们很有化学反应,聊得很开心。中午的时候,她带我去吃了印度餐,我虽然不怎么喜欢,但是毫无疑问要把印度餐形容的天花乱坠,还打算回家学习自己做,大半天的面试也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当时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经过前面多次的失败以后,我很难对老美们的真实判断做出预测,很多次,我感觉超级好,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很让人失望,我不敢对这次面试做任何猜想,只想快点回去好好休息。

谁知道,等我返回辛辛那提的第二天,一个周五的早上,我先是接到了另外一家公司的拒信(电子邮件的形式群发的),当时失望透顶,盘算着时间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再没有工作offer的话,我的身份可能就有问题了,同时奖学金也将在1个月后停止了,我的生存可能就面临着压力了。正当我愁眉苦脸的时候,我的电话响了,我有气无力的接了电话,那头传来了非常激动和兴奋的声音,她先表明自己是某公司的HR,然后想和我讨论下我的想法,看看我对于那次芝加哥面试之旅有什么想法。我听到一半大致能猜出来,我应该是他们的最佳候选人,如果我的感觉也不错,那么十有八九是可以给我offer了,当时心里那个窃喜啊,无法形容。我假装平静地回答了HR的所有问题,最后当HR说了公司决定给我offer的时候,我故意的说,给我1天时间,让我考虑下,因为我希望我的决定是慎重的。后来的事,其实也就是接受offer,要了一点搬家费,我也不怎么会谈价格,或者说当时只有这么一个offer的情况下,轮不到我谈价格,先接受了再说。

最后的话

故事写到这里,其实我是想告诉大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总是有理由的,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借着每一次失败,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下一次做的更好,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你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导师背景辛辛那提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全额奖学金),芝加哥大学MBA。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经济学。收到包括Purdue,UNC,UCSC等硕士/博士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曾经在美国多家大型银行和金融公司全职工作12年。目前在北京某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大数据运营决策。拥有丰富的国内外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想要了解更多学长学姐就读信息?

想要了解更多专业申请细节?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bk/1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