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叔说这里曾经熙来攘往,也曾民生凋敝,这里曾车水马龙,也曾被人遗忘。他叫老道外,我们也叫老道外。别吵,我们在等他觉醒!

1

他是历史·他的溯源

道外区是哈尔滨的历史悠久的老城区

地处哈尔滨市的中东部

他旧名滨江县,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

商周先秦时期这是肃慎族居住地

直到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

几经调整后

现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镇

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将他分为南、北两部分

他不是市中心,但他的一砖一瓦

却无一不演绎着热土的朴实无华

2

他叫老道外·我也叫老道外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特别的外号

他也不例外

我们喜欢叫他「老道外」

却也喜欢叫自己「老道外」

“我出生就在老道外”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老道外”

“我身份证开头”

“我家在江边,邻里邻居都很亲”

“老道外,都爱喝啤酒吃酱骨”

“我家20道街的”“我家三七大院的”

“哈!你也是老道外!巧了”

这些是“行话”,不是老道外就听不懂

这些字里行间的骄傲,老道外们也是毫不掩饰

3

细数他曾经的光辉

摄影:木子刺猬

论渊源,他曾是中国居民聚居地

图源:生活报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修建中东铁路,并且将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工程局驻地,当时的南岗区和道里区被划定为沙俄的附属地,被迫成为俄国人的“国中国”,而道外区没有被划入沙俄的势力范围,于是,他成了中国居民的聚居地。

论繁华,他曾经的哈尔滨之最

三四十年代,他的繁华程度超过秋林所在的南岗,超过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他的靖宇街,解放前是与中央大街齐名的中心商业街,街道两侧还留有从几十栋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只是现渐渐在拆迁)

论潮流,他有松光电影院

电影院繁华时,几乎所有老道外人每周都要来这看电影。院里三轮车聚集,周边的烧烤店通宵达旦地营业,老板们数钱数得手直痛。

论工业,他历史悠久,行业多种

早在清光绪和宣统年间,道外区就出现了粮油加工、机械、纺织、印刷、皮革、制鞋、制糖、制酒、家具、屠宰等工业,到年他的民族工业已发展到31个行业,户工业。解放以前,道外地区以手工业、商业和粮油加工业著称,是山货、杂货和粮油的主要集散地。

论交通,他水陆皆发达

早在傅家店形成以前,他就有水陆通道。中东铁路建成后,道外区更是水陆运输的集散地。松花江道外段堤坝长5.7公里,有东北最大的内河港口--哈尔滨港。它是东北地区水陆换装的枢纽,是中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

论商业,他曾是哈尔滨“华尔街”

道外的三四道街,是哈尔滨曾经的“华尔街”,那里遍布银行,而且和当年哈尔滨其他地方不一样,他这里主要是本国银行,如吉林永衡官银号、东三省银行。

4

论美食·他是哈尔滨之最

讲情怀,北外三道街市场

他的北三市场,想必居住在这里的老道外人都会对这条街有着很深的感情和回忆,回忆街头弥漫着老小吃的独特气味,回忆这里混杂着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回忆街旁玩耍的小孩儿的笑声、回忆小贩的叫卖声…

论数量,他这里的百年老店扎堆儿

他有最正宗的老哈尔滨味道!他的南二道街里全是哈尔滨百年老店,张包铺、范记永饺子、宴宾楼、北山酒馆等;他的北六道街是扒肉一条街,李家扒肉、小二扒肉、张飞扒肉,一双手你数不过来,一张嘴你也吃不过来!

说名人,他有老鼎丰厂长

老道外的老鼎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徐玉铎,哈尔滨老鼎丰糕点厂厂长。从年起担任老鼎丰糕点厂厂长,是老鼎丰第三代传人,老道外都叫他“月饼大王”。

论字号,他有正阳楼

在哈尔滨提起风干香肠、松仁小肚,大家会想起正阳楼。正阳楼的创始人王孝庭,字秉先,传统风味肉制品技师,当年就是来道外傅家甸租得一栋门市楼房,开始了创业之路。

论领先,他的范记永外卖是首家

范记永原名人范记独一处,原地址就在道外区裤当街,当时道外的南头一代全部都是花街柳巷,要说范记是哈尔滨独一处以送外卖为主的饭店一点不为过!店里的三鲜水饺别具特色!所以即使店内也很少接待预客,生意也十分红火!

论排队,他北三的光头饼属第一

要说着光头饼,就数老道外的北三凯奇清真食品!前店后厂,光头味道简简单单,虽然比不上现在咖啡店的点心,但刚出锅趁热吃是真香!还有长白糕、锅巴、蛋黄片,无一不是以前排长队也要买的美味!

论肉食,他还有荣华炸鸡

荣华炸鸡店从93年创办到现在也经历了20余年的风雨。是老道外老字号的炸鸡店,开店至今一直以档口形式经营,只外卖,鸡一进油锅,毫不夸张的说隔着两条街都能闻的到。

5

·寻找老道外

摄影:木子刺猬

老道外不想说那么多,只想问问老道外们

有向贤小学,十一职的么?

有记得老道外四通八达的小胡同的么?

有谁去过道外老澡堂的?

六道街露天大市场和十八道街煤场以前在哪你知道么?

放假时,必去的松光,靖宇电影院谁还记得?

我小时候住在生平街住,横跨头道街至五道街,上小学在新育校,中学在53中!有校友么?

承德广场那儿,黑天鹅旁边有个中来商场,你们不是忘了吧?

老道外的水楼子,有轨电车,做过的吱一声啊!

我就老道外,桃花巷人。

我是老道外,北三要被赶走了,改成风情街了,哎!

我生在道外,长在道外,工作也在道外,结婚也在道外!我就是老道外!这是我半生的回忆!

我也是老道外,土生土长,见证了老道外的兴衰...

我是老道外,十六道街市评剧院,永发合,八百,国华饭店,华丰商店....

我也是老道外,小时候看电影去松光电影院,老鼎丰边上的三八冰淇淋可好吃了!靖宇公园那时候还有猴山呢,大坑里面养了好多猴子,公园门票两毛钱。真怀念老道外啊。

我是老道外,谁记得靖宇街山的三友照相馆?还有个什么什么文教用品店,叫啥名儿来着?

我是老道外,南屏街的!一下大雨我们几个就去水沟儿里玩!

我是老道外,同记商场那几面哈哈镜,哈哈哈哈

以前北三比现在中央大街繁华多了!

我住老道外,一直没离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车水马龙,90年代却萧条了,现在重新规划道外区,说真的,作为老道外,我挺高兴的

全叔:

这里曾经熙来攘往,也曾车水马龙。也许这里暂时被人遗忘,但我为这里感到骄傲——老道外。

1

老道外的历史溯源

道外区是哈尔滨的历史悠久的老城区

地处哈尔滨市的中东部

旧名滨江县,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

商周先秦时期这是肃慎族居住地

直到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

几经调整后

现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镇

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将这里分为南、北两部分

这里不是市中心,但一砖一瓦

却无一不演绎着热土的朴实无华

2

我是道外人,我骄傲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特别的外号

道外区也不例外

我们喜欢叫他「老道外」

却也喜欢叫自己「老道外」

“我出生就在老道外”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老道外”

“我身份证开头”

“我家在江边,邻里邻居都很亲”

“老道外,都爱喝啤酒吃酱骨”

“我家20道街的”“我家三七大院的”

“哈!你也是老道外!巧了”

这些是“行话”,不是老道外就听不懂

这些字里行间的骄傲,老道外们也是毫不掩饰

3

曾经的光辉·今日的荣耀

摄影:木子刺猬

论渊源,道外曾是中国居民聚居地

图源:生活报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修建中东铁路,并且将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工程局驻地,当时的南岗区和道里区被划定为沙俄的附属地,被迫成为俄国人的“国中国”,而道外区没有被划入沙俄的势力范围,于是,道外成了中国居民的聚居地。

论繁华,道外曾经的哈尔滨之最

三四十年代,老道外的繁华程度超过秋林所在的南岗,超过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道外的靖宇街,解放前是与中央大街齐名的中心商业街,街道两侧还留有从几十栋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只是现渐渐在拆迁)

论潮流,道外松光电影院

电影院繁华时,几乎所有老道外人每周都要来这看电影。院里三轮车聚集,周边的烧烤店通宵达旦地营业,老板们数钱数得手直痛。

论工业,道外历史悠久,行业多种

早在清光绪和宣统年间,道外区就出现了粮油加工、机械、纺织、印刷、皮革、制鞋、制糖、制酒、家具、屠宰等工业,到年老道外的民族工业已发展到31个行业,户工业。解放以前,道外地区以手工业、商业和粮油加工业著称,是山货、杂货和粮油的主要集散地。

论交通,道外区水陆皆发达

早在傅家店形成以前,道外区就有水陆通道。中东铁路建成后,道外区更是水陆运输的集散地。松花江道外段堤坝长5.7公里,有东北最大的内河港口--哈尔滨港。它是东北地区水陆换装的枢纽,是中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

论商业,道外曾是哈尔滨“华尔街”

道外的三四道街,是哈尔滨曾经的“华尔街”,那里遍布银行,而且和当年哈尔滨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主要是本国银行,如吉林永衡官银号、东三省银行。

4

老道外美食·哈尔滨之最

讲情怀,北外三道街市场

老道外北三市场,想必居住在这里的老道外人都会对这条街有着很深的感情和回忆,回忆街头弥漫着老小吃的独特气味,回忆这里混杂着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回忆街旁玩耍的小孩儿的笑声、回忆小贩的叫卖声…

论数量,百年老店扎堆儿

老道外有最正宗的老哈尔滨味道!南二道街里全是哈尔滨百年老店,张包铺、范记永饺子、宴宾楼、北山酒馆等;北六道街是扒肉一条街,李家扒肉、小二扒肉、张飞扒肉,一双手你数不过来,一张嘴你也吃不过来!

说名人,老鼎丰厂长

老道外的老鼎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徐玉铎,哈尔滨老鼎丰糕点厂厂长。从年起担任老鼎丰糕点厂厂长,是老鼎丰第三代传人,老道外都叫他“月饼大王”。

论字号,道外正阳楼

在哈尔滨提起风干香肠、松仁小肚,大家会想起正阳楼。正阳楼的创始人王孝庭,字秉先,传统风味肉制品技师,当年就是来道外傅家甸租得一栋门市楼房,开始了创业之路。

论领先,范记永外卖是首家

范记永原名人范记独一处,原地址就在道外区裤当街,当时道外的南头一代全部都是花街柳巷,要说范记是哈尔滨独一处以送外卖为主的饭店一点不为过!店里的三鲜水饺别具特色!所以即使店内也很少接待预客,生意也十分红火!

论排队,北三的光头饼属第一

要说着光头饼,就数老道外的北三凯奇清真食品!前店后厂,光头味道简简单单,虽然比不上现在咖啡店的点心,但刚出锅趁热吃是真香!还有长白糕、锅巴、蛋黄片,无一不是以前排长队也要买的美味!

论肉食,少不了荣华炸鸡

荣华炸鸡店从93年创办到现在也经历了20余年的风雨。是老道外老字号的炸鸡店,开店至今一直以档口形式经营,只外卖,鸡一进油锅,毫不夸张的说隔着两条街都能闻的到。

5

我是老道外人·寻找老道外人

摄影:木子刺猬

王然:

有向贤小学,十一职的么?

阿神:

有记得老道外四通八达的小胡同的么?

逍遥的灵魂:

有谁去过道外老澡堂的?

炮火天堂:

六道街露天大市场和十八道街煤场以前在哪你知道么?

我是杨三姐:

放假时,必去的松光,靖宇电影院谁还记得?

通达:

我小时候住在生平街住,横跨头道街至五道街,上小学在新育校,中学在53中!有校友么?

百合:

承德广场那儿,黑天鹅旁边有个中来商场,你们不是忘了吧?

我在哪里见过你:

老道外的水楼子,有轨电车,做过的吱一声啊!

刚哥:

我是老道外,北三要被赶走了,改成风情街了,哎!

隔壁老王:

我也是老道外,土生土长,见证了老道外的兴衰...

若水红:

我也是老道外,小时候看电影去松光电影院,老鼎丰边上的三八冰淇淋可好吃了!靖宇公园那时候还有猴山呢,大坑里面养了好多猴子,公园门票两毛钱。真怀念老道外啊。

全叔:

我住老道外,一直没离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车水马龙,90年代却萧条了,现在重新规划道外区,说真的作为老道外,我挺高兴的!

强子:

我是老道外,谁记得靖宇街山的三友照相馆?还有个什么什么文教用品店,叫啥名儿来着?

空谷幽兰:

我是老道外,同记商场那几面哈哈镜,哈哈哈哈,还有以前北三比现在中央大街繁华多了!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erbingzx.com/habtc/8946.html